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1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01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临床角度明确维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节点或可以明显改善的症状,统一其临床诊疗标准,规范其临床诊疗过程,开发有效的院内制剂。方法 (1)以《医学之目的》等29部维医药学古籍,有关诊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内容的条目和章节为研究对象,对病种的病名、学术思想、病因病机、诊断、证候的论述、疗效判定、治疗方法及其技术、制剂等方面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和提升;(2)收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等180例溃疡性结肠炎既往住院病历的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护理学及疗效评价等信息,进行整理综合分析;(3)以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等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维医药综合疗法对2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4)对比黑马尔江散等7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院内制剂进行研究,并其中君药没食子进行成药性研究。结果 180例(有效病历155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既往住院病历中,临床控制40例(25.80%),显效38例(24.50%),有效67例(43.20%),无效10例(6.5%)。(3)250例(有效病历233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患者,按综合疗效分析:临床控制47/233(20.2%),显效95/233(40.8%),有效91/233(39.1%),无效0/233;按黏膜病变疗效分析:临床痊愈90/233(38.6%),显效38/233(16.3%),有效86/233(36.9%),无效19/233(8.2%);治疗后可使腹泻、脓血便、腹痛、发热的改善极其显著(P<0.001)。(4)取得了比黑马尔江散等7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院内制剂的医院制剂生产批准文号;这些制剂的君药没食子制成口服结肠定位胶囊,验证其对大鼠结肠溃疡模型具有明显的促进溃疡愈合作用(P<0.01),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镇痛作用。结论明确了维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定位及其治疗特点;优化后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其中临床控制率从25.8%提高到38.6%,该制剂直接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处,提高生物利用度;提示没食子提取部位口服结肠定位制剂成药的可行性,为其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5.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药升降浮沉是一种表达中药作用于人体后药物作用趋向的理论,主要解释中药对于疾病病症、病势发展趋向的影响[1-2],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毒性一同构成了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由来已久,其与中药采收加工、中药炮制、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组药等紧密相关。但由于医药分家发展方式的持续,致使传统医药不分家格局被打破,使得医者不完全懂药,药者不完全懂医,因而对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原则。本文通过研究中医药医史文献,查阅经典本草典籍和著作,整理并总结了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释义考究、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理论核心、临床应用研究等内容,旨为丰富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式识别算法对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建立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数据库。采用物质成分三级分类体系,利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逻辑回归、特征选择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并建立识别模型。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一级、二级、三级分类水平上,寒热药性的物质成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差异随物质分类层次而变化,各级分类下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30%、79.07%、91.51%,占比差异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级分类条件下,有效的关联规则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27个核心类群及34个特异类群,特征选择结果得到15个决定性类群。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成功建立了寒热药性识别模型,总体准确度可达到89%。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差异明显,且互有交叉;双环二萜等27种物质为寒热药性的核心类群,其中, 15种物质为决定性类群;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往往由多种类别的物质成分交互作用而体现,单一类别的物质常不能用来表征寒热药性,多种物质类群的有机组合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饮片为传统中药的主要应用形式,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的组成原料。中药材凡是经过炮制,无论是否加热都称为制饮片,制饮片又有生、熟饮片的区别。基于生制饮片在临床应用的差异性,本文从中药炮制生熟理论、辅料作用论、制药论等传统中药炮制传统理论着手,重点解析炮制如何影响中药的药性,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毒性等,依据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的变化实例,诠释炮制使中药药性改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药物控释载体材料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将药物或其他的活性物质与适当的载体按一定的形式制成的药物控释制剂已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不同性质的药物载体材料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行为,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释药速率,新型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目的:介绍几种用作药物载体的材料,分析材料的性质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检索策略:由该论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高分子水凝胶,聚乳酸,壳聚糖,丝素蛋白,药物控释,药物载体",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①不同类型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②不同类型药物载体材料的药物控释性研究.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文献评价:共检索到86篇相关文章, 28篇符合标准,其中10篇为综述,其余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目前用作药物载体的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凝胶、聚乳酸(PLA)/乳酸-羟基乙酸(PLGA)、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丝素蛋白等.②智能高分子水凝胶对温度、酸度、压力、光等引起的刺激,能及时地作出溶胀和收缩应答的智能效应,这种特殊的环境敏感性使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缓释体系.③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等优点,用作药物控释载体材料时,可通过调节聚乳酸的降解速率改变释放速率,提高药效.④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和通透性,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壳聚糖更易在体内降解,不易积聚,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纳米粒、微球等给药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⑤天然高分子材料丝素蛋白无毒、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能,与人体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负载与释放药物时, 具有一定程度的pH 值响应性和酶分解性.一般通过化学修饰、添加其他化合物等方法, 提高丝素蛋白的性质,增加丝素蛋白质对药物的吸附释放功能.结论:不同类型药物载体材料均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理化及生物稳定性和极低的毒性,且有较高的载药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合成和改进,使其具有特定性能、结构,满足不同药物制剂释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徐州市耐多药结核病(MDR-TB)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09年10月-2014年6月徐州市实施全球基金项目期间MDR-TB的筛查资料,分析结核病患者耐多药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项目实施期间,徐州市共确诊结核病患者3 614例,其中耐多药患者253例,耐多药率为7.0%;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22.5%,初治患者为2.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治疗分类与MDR-TB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对复治患者、青壮年和城市等重点患者开展MDR-TB的筛查,加强全程督导和规范治疗管理,是MDR-TB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