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3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建立了体外炎症反应模型,对挥发油进行抗炎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研磨法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的包合,采用GC对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PPH有消除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分别在0.021 3~0.426,0.020 04~0.400 8,0.022 6~0.452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三者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1.6%),100.15%(RSD 1.5%),100.70%(RSD 1.4%);胶体磨法测得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均可验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挥发油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胶体磨法为香薷-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建立的GC具有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同时测定包合物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要求,提高了分析效率,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荆芥中6种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佳新  王帅  孟宪生  包永睿  李天娇 《中草药》2017,48(11):2292-2295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检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荆芥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并以6种黄酮类成分的量为数据来源,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产地荆芥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差异较大,木犀草苷、槲皮苷、橙皮苷、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30~0.148μg、0.222~1.108μg、0.357~1.784μg、0.058~0.292μg、0.054~0.269μg、0.050~0.247μg,加样回收率为96.32%~99.97%,RSD2.20%;其中,安徽产地聚为一类,河南1与广东产地为聚一类,河南2、河北、云南、四川、湖北、甘肃产地聚为一类。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可用于荆芥的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其次,河南1、河南2、河北、云南、四川、湖北、广东、甘肃的亲缘关系较近,可以作为同一药用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挥发油,优选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作为考察的3 个主要因素,通过 L9(34) 正交试验法优化荆芥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溶剂用量、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饮片加水12倍量,浸泡3小时,提取8小时; 最优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10,加入溶剂量为3倍量,胶体磨碾磨时间为15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简便、快速、稳定、可行,可作为荆芥挥发油产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层次分析法结合量效对比法优选荆芥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选取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抑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荆芥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SPSS 19.0软件对总黄酮含量、橙皮苷含量及出膏率与药效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确定量效对比指标,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总黄酮含量与橙皮苷含量权重系数范围。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5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总黄酮含量与橙皮苷含量的权重系数范围分别为0.7500~0.9000、0.1000~0.2500。结论:以基于AHP法确定的总黄酮含量、橙皮苷含量权重系数范围的综合评分代替抑制率作为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的指标是科学合理的,且该优选工艺简便、实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筛选指标的确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技术,完善质量标准。方法:以荆芥穗挥发油得率及胡薄荷酮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蒸汽蒸馏最佳工艺为荆芥穗不粉碎、浸泡40 min、回流提取时间5h。结论:该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节省资源;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6.
荆芥连翘汤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足浴配合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43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荆芥连翘汤煎液浸泡患足,每天1次,每次45min。结果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结论荆芥连翘汤足浴配合全身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荆芥醇提物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荆芥醇提物抗病毒作用。方法:取实验小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荆芥Ⅰ组、荆芥Ⅱ组、荆芥Ⅲ组。结果:荆芥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H1N1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荆芥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荆芥转录组数据获得的StDX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StDXS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荆芥StDXS基因全长2177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1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8个氨基酸,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77240,等电点为6.32,定位于叶绿体,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同科植物鼠尾草的DXS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均属于DXS1亚家族。密码子偏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具有28个偏性密码子,烟草为该基因最适合的外源表达宿主。结论成功克隆荆芥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荆芥的生长发育和改善药材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由防风、麻黄、大黄等组成。方中以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外解表寒,使热从汗解;黄芩、石膏、连翘内清里热;山栀、滑石泻火利湿;大黄、芒硝荡涤热结腑实,表里同治,上下、内外分消;更加以川芎、当归、白芍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之表里三焦俱实之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抗疱疹病毒藏药甘青青兰和蓝花荆芥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并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热回流、浸提法提取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甘青青兰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或鞣质、香豆素与内酯、蒽醌类、甾体或三萜类、强心苷、挥发油、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与多肽、皂苷、多糖及苷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为5.66%。蓝花荆芥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或鞣质、蒽醌类、甾体或三萜类、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挥发油和皂苷等化合物,其中总黄酮含量为0.75%。结论初步确定了两种抗病毒藏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别,为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