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6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3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49篇
临床医学   1847篇
内科学   67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84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4727篇
预防医学   1261篇
药学   1383篇
  9篇
中国医学   1356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369篇
  2011年   1412篇
  2010年   1243篇
  2009年   1092篇
  2008年   1173篇
  2007年   1021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880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632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719篇
  1996年   597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367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对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2例,随机表法分为理筋手法治疗的A组(34例)、肌肉持续牵伸治疗的B组(34例)及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的C组(34例)。治疗4周后统计对比患者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生存质量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有所升高,MAS积分、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A组,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A、B组,C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持续牵伸结合理筋手法对中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起到活血通络、养血舒筋作用,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目前已越居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首要病因。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有着重要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医学领域中仍占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就针对古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对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方面针对经典方、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通腑法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参与组和联合组,各60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采用通腑法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参与组(16.67%),联合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32±0.41)d]短于参与组[(4.36±0.52)d],联合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呼吸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参与组,治疗后,联合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a)、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参与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法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理疗应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病人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分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给予脑血康进行治疗,研究组用针刺配合康复理疗治疗,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 63%,研究组为94. 44%,2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降低,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7. 78%,研究组为92. 59%,2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理疗方法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可作为脑出血治疗的首选办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慢性疾病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阻肺和恶性肿瘤等,共同特征是年龄偏高,病程较长,伤及多脏,并发症多,人体阳气不足,导致血运受阻而出现诸多症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审因论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兼顾受损之脏,使脏损得复,气运如常,浊瘀得去,疾病向愈。既是中医治病求本,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也是临床经验总结的验证。附恶性肿瘤(积症)、高血压(眩晕)、冠心病(胸痹)、脑卒中(内中风)、糖尿病(消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胀)验案6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通腑饮对不同腹内压腹腔高压症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低腹内压通腑饮组、高腹内压通腑饮组、低腹内压组、高腹内压组,每组20只。低腹内压2组造模腹内压为20mm Hg(1 mm Hg=0. 133 kPa),高腹内压2组造模腹内压为25 mm Hg,均持续48 h。造模后,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和高腹内压通腑饮组给予通腑饮方灌肠,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给予等温生理盐水灌肠,均5 m L/次,每6 h 1次,至大鼠死亡或造模后48 h。检测4组大鼠灌肠前及灌肠12 h、24 h、48 h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4组大鼠48 h生存预后情况。结果灌肠前,低腹内压2组和高腹内压2组组内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高腹内压2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低腹内压2组(P均0. 05)。灌肠12 h、24 h、48 h,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和高腹内压通腑饮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灌肠前(P均0. 05);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灌肠前(P均0. 05),且高腹内压组均明显高于低腹内压组(P均0. 05)。低腹内压通腑饮组、高腹内压通腑饮组、低腹内压组和高腹内压组48 h生存率分别为90%,60%,50%和35%,低腹内压通腑饮组大鼠48h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均0. 05),而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腹内压与腹腔高压症大鼠预后相关,通腑饮可减轻腹腔高压症大鼠炎症反应,其更适用于病情较轻的腹腔高压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从1988年12月~2018年12月的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筛选文献、偏倚风险评估、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RCT总计76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有效率[OR=3.71,95%CI(2.09,6.58),P<0.00001]。结论: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可靠,对照其他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文献中RCT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就治疗痊愈及有效率对比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