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0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358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3篇
  3篇
中国医学   441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5.
楚思  范恒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5):345-346,35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着大量确诊病例的出现,以及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病初发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乏力、肌肉疼痛等,同时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1]。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疫情发生时正值冬至、三九之时,应寒而反暖,气候反常,加之阴雨连绵,正如《温疫论》所言"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这种气候学上的反常加之地理因素为此次疫病发生的外在因素[2]。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自然界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天人相应,也对应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如《素问·刺禁论》所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进一步说明气机升降出入需要多个脏腑协调配合,且脏腑气机的升降之性也各有不同。其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推动了气机的左升右降;心火下行,肾水上济,带动了气机的上下交通;脾主升清,胃主和降,组成了气机的斡旋枢纽,三者之间犹如太极运动流转不息,加之六腑以通降为顺,泻而不藏,均在气机升降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机升降相宜,则阴平阳秘,是谓平人;气机升降失司,则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相似文献   
8.
升降出入”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始于《内经》,应用于仲景,被后世医家广泛发扬,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目前已应用于多个临床学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期的必经阶段,肾功能衰竭的危害较大,往往此时难以逆转,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时其治疗手段有限,临床预后不佳。如果能在蛋白尿期截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无疑给广大患者带来希望。本文从“升降出入”理论深入剖析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肾脏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之一,其病情反复发作。中医在治疗慢性障碍性贫血效果明显,本文立足脾肾二脏论治,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根本的依据,讨论熟地黄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口疮是临床常见疾病,饮食失宜、情志失畅均可内生壅滞,阻碍脾胃升降,胃不降浊,脾不升清,进而郁生内火,诱发口疮,因此胃气郁滞是内火产生之源,胃热炽盛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是临床三种常见证型。在脾胃升降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以苦寒通降、辛通苦降、甘温通运为治疗大法,运用清胃散、柴平汤、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并多选用莲子心、生甘草、灯心草、竹叶、蒲公英导降心火,达到通滞降火、标本同治的效果。附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