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55篇
  免费   8072篇
  国内免费   5427篇
耳鼻咽喉   465篇
儿科学   1967篇
妇产科学   1140篇
基础医学   7359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31018篇
内科学   15751篇
皮肤病学   195篇
神经病学   12378篇
特种医学   110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0篇
外科学   11600篇
综合类   53465篇
预防医学   9179篇
眼科学   1094篇
药学   20892篇
  207篇
中国医学   13898篇
肿瘤学   3768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2776篇
  2022年   3134篇
  2021年   3856篇
  2020年   4517篇
  2019年   4705篇
  2018年   1979篇
  2017年   4010篇
  2016年   4288篇
  2015年   4998篇
  2014年   8330篇
  2013年   8249篇
  2012年   10912篇
  2011年   11544篇
  2010年   10541篇
  2009年   10182篇
  2008年   11625篇
  2007年   10740篇
  2006年   9903篇
  2005年   10617篇
  2004年   8917篇
  2003年   7929篇
  2002年   6728篇
  2001年   6047篇
  2000年   4600篇
  1999年   3976篇
  1998年   3484篇
  1997年   3143篇
  1996年   3066篇
  1995年   2553篇
  1994年   2145篇
  1993年   1432篇
  1992年   1245篇
  1991年   1078篇
  1990年   880篇
  1989年   850篇
  1988年   255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脑震宁颗粒对脑震荡小鼠模型学习记忆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振动法对ICR小鼠造模,随机分为脑震宁颗粒全方组、实验1组(全方去柏子仁、枣仁、茯苓)、实验2组(全方去枣仁)、实验3组(全方去柏子仁),连续给药6 d,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不同给药对脑震荡记忆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分析脑震宁颗粒的组方意义。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指标全方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全方组效果最佳。结论:脑震宁能提高脑震荡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及空间认知能力,酸枣仁、柏子仁、茯苓是改善脑震荡对记忆损伤的主要药物,全方对脑震荡后记忆损伤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脑血流量(CBF)特点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GPI患者18例和健康体检者18例(健康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扫描评估其各个脑区CBF,并进一步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CBF异常区域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GP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16.00 ± 7.19)vs. (27.90 ± 1.21):t =-7.853、P < 0.001)]。18例GPI患者中,头颅MRI正常5例,脑白质病变1例,脑萎缩9例,3例患者同时存在脑萎缩和脑白质病变。健康对照组头颅MRI均未见异常。GPI患者脑13、14、28、37、38、41、42、43、44、46、48、49、50、51、52、69、70、77、78、83、84、88、109、117、165、166、167、168、169、177、178、179、187、188、211、212、213、214、215、216、219、223、227、237和238区CB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 0.001)。GPI患者认知障碍中的注意力障碍与脑69、70、77、78、166和168区CBF异常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 =-0.476、P = 0.046,r =-0.487、P = 0.034,r =-0.604、P = 0.008,r = -0.545、P = 0.019,r =-0.544、P = 0.02,r =-0.522、P = 0.026)。 结论GPI患者存在全脑血流量升高。GP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注意力障碍可能与局部脑区血流量升高有一定相关性。局部CBF越高,注意力障碍越严重。这可能也是GPI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介导的依靠动脉、静脉周围血管间隙的脑脊液-脑组织液交换流动的系统,是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抑郁症等脑病的共同特征,是一条新的脑代谢途径,可以清除包括β-淀粉样蛋白、乳酸在内的代谢产物。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有关胶质淋巴系统在脑部疾病的研究,得出:胶质淋巴系统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和诊治策略研究带来新视角;胶质淋巴系统有望为一些脑部疾病诊断提供新的有效证据;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部疾病治疗给药方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冯丹  何伟   《四川医学》2022,43(3):218-222
目的 探讨低危单胎的足月妊娠自然临产后,潜伏期脑胎盘率(CPR)对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住院临产分娩的6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获得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参考既往研究得出的不同孕周CPR正常参考值百分位作为分组指标(CPR≤10%参考值定为低CPR)。比较低CPR组(72例)与正常CPR组(601例)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低CPR组与正常CPR组在孕妇年龄、孕龄、产次、孕期体质量增长、总产程、新生儿体质量的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或助产发生率、新生儿任一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高于正常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准确率为89.5%(602/673),敏感度为51.7%(15/29),特异度为91.1%(587/644)。结论 本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无并发症及合并症、低风险的单胎足月妊娠,潜伏期低CPR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分析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51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相关资料,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组(n=288)和对照组(n=226),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间在性别、民族、吸烟及饮酒史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CSFP组的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血肌酐值、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大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SFP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CSFP以三支血管病变最多见,为124例(43.0%),而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病例数一样,均为82例(28.5%)。单支血管病变中最多见的是前降支67例(81.7%),其次是右冠状动脉12例(14.6%),左回旋支较少见;(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男性、少数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2)CSFP更常见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更常见于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活性氧1(ROS1)等驱动基因及其相应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此外,一些少见新型驱动基因融合,包括神经调节蛋白1(NRG1)、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和转染重排因子(RET),正逐渐发展成为全身性治疗选择。然而,这些罕见新型融合驱动基因在NSCLC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化控制和预防脑转移的意义人们所知甚少。因此,本文就近几年罕见驱动基因融合在NSCLC脑转移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建立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在低危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评估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妊娠11~13+6周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组。收集两侧子宫动脉多普勒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早期是否有切迹,以及孕妇基本临床资料和胎儿出生信息,将以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00例孕妇,包括正常妊娠结局组74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60例。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动脉两侧平均搏动指数(mPI)、平均阻力指数(mRI)和两侧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2、0.574、0.521,三者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648;孕妇BMI、年龄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51。结论 建立了低危人群在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妊娠11~13+6周单纯应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有限,将子宫动脉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结合可提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