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生脉注射液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喻昌大气学说是据天人相应理论提出的。喻昌所说的大气不是胸阳,而是胸中之气,而调畅大气的方法也不仅限于通阳散寒,降肺气、和胃气、补肾气、顾胸中之气都有助于大气的畅通。  相似文献   
3.
4.
笔者近年来采用扶助胃气法治疗晚期癌症,略有心得,现举例如下。1典型病例1.1胰腺癌赵某,女,63岁。于1992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因患晚期胰腺癌失去手术机会后,在西医院接受化疗、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病至后期出现频繁呕吐,滴水不进。四诊检查:精神萎...  相似文献   
5.
通降胃气法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多年内科临床中常应用通降胃气法治疗诸多疾病,收到较好效果,兹择其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藤苦参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琳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5,36(5):669-671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系萝藤科杠柳族马莲鞍属植物马莲鞍的根。马莲鞍属约5种,我国产两种,分别为马莲鞍S.griffithii Hook.f.和暗消藤S.juventas(Lour.)Merr.。马莲鞍又名古羊藤、南苦参、有毛老鸦嘴、虎阴藤、红藤、地苦参、小暗消、哈骂醒合(傣语)、哈骂不果(哈语)等,产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木质根在当地被用于治疗痢疾、湿热腹泻、心胃气痛、感冒发热、慢性胃炎、跌打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7.
“胃气”内涵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气”属中医学中一个常用的名词,但由于其出现于不同的内容之中,其内涵也随之不同。为了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胃气,本文对胃气内涵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诠释,一是指维持胃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是对以脾胃为核心的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的概括,三是指胃的生理特性,四指脉的柔和之象,五是指舌苔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所谓“胃气”,是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说来,胃气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表现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或体质康复能力。顾护胃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明代医家张景岳临证重视诊察脉中胃气,在其著作《景岳全书》《类经》中对脉中胃气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阐发颇多,继承与发展了《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相关理论,体现了崇中尚和的古典思维,对现代临床脉诊及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胃气分布广泛、脉气源于胃气,胃气与五脏脉共处脉中,脉中胃气应指从容和缓、取于中位、居于关部,诊察脉中胃气判断病情,诊察脉中胃气指导立法用药,以及案例举隅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中医理论中讲述,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得以反映。传统舌诊内容主要通过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本篇就舌诊的相关内容通过理论加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一一分述,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