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34篇
  免费   3681篇
  国内免费   2084篇
耳鼻咽喉   251篇
儿科学   1911篇
妇产科学   721篇
基础医学   2794篇
口腔科学   362篇
临床医学   12652篇
内科学   4783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1362篇
特种医学   26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3940篇
综合类   23364篇
预防医学   9257篇
眼科学   707篇
药学   11163篇
  91篇
中国医学   6386篇
肿瘤学   139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58篇
  2022年   1168篇
  2021年   1498篇
  2020年   1882篇
  2019年   1769篇
  2018年   723篇
  2017年   1456篇
  2016年   1531篇
  2015年   1978篇
  2014年   3531篇
  2013年   3593篇
  2012年   4645篇
  2011年   5115篇
  2010年   4663篇
  2009年   4797篇
  2008年   8077篇
  2007年   6394篇
  2006年   5068篇
  2005年   6553篇
  2004年   3825篇
  2003年   2674篇
  2002年   1908篇
  2001年   1723篇
  2000年   1509篇
  1999年   1269篇
  1998年   1036篇
  1997年   912篇
  1996年   755篇
  1995年   640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中均包括利妥昔单抗。采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估患者预后,ECOG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评估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Cox回归对筛选的临床特征、分子病理、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27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方案化疗,9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伊布替尼方案化疗。42例晚期MCL的客观缓解率为42.8%,疾病控制率为61.9%,中位OS为63个月(95%CI:50.030~75.930),中位PFS为18个月(95%CI:6.645~29.355)。皮疹和间质性肺炎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MCL患者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联合治疗可获得更高的疾病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和Lut治疗组(HIBD+Lut组)。用Rice-Vannucci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HIBD+Lut组在造模后即刻通过腹腔注射给予50 mg/kg Lut,连续3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 d后,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范围;用干/湿重脑含水量法评估缺血脑半球的脑水肿情况;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荧光双标共定位法观察缺血脑半球海马和皮质中神经元损伤情况;用商用试剂盒检测缺血脑半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半球的海马和皮质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取35日龄大鼠,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大鼠脑梗死、脑...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医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84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肝区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利于加快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减轻肝区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丹  陈晨  牛晓敏  徐卫刚  谭军  彭德荣 《上海医药》2022,43(2):14-17,43
目的:对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管理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1989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卡"和疾病控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3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和是否经过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NM分期和是否经过手术治疗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因素.结论:探索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一系列相关研究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分级联动疾病管理模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和筛查预警,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随访和精细管理,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起实施)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335例)和对照组(未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4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RT),以及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14.3%(48/335)vs 31.2%(148/475),P<0.001].在行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NT、DPT、PRT均短于对照组[34.2(28.1,60.4)min vs 53.5(27.0,72.2)min、76.5(55.9,106.4)min vs 97.0(68.9,151.1)min、45.0(37.3,90.4)min vs 78.0(55.4,10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66.7%(32/48)vs 57.4%(85/148)、91.7%(44/48)vs 93.2%(138/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直接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PT、PRT也均短于对照组[67.0(50.1,109.0)min vs 87.0(60.8,150.0)min、48.0(43.5,80.8)min vs 74.0(60.3,10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54.7%(157/287)vs 52.3%(171/327)、93.0%(267/287)vs 91.1%(298/3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我院的标准卒中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大血管闭塞AIS患者救治环节中的DNT、DPT和PRT,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血管成功再通率与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结果患者院前时间为135.5(48.3, 1 735.5) min,其中院前时间≤150 min 253例(51.8%),>150 min(即院前延迟)235例(48.2%);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146例(29.9%)],其次为胸前痛124例(25.4%)、腹痛121例(2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胸背痛是院前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腹痛、四肢麻木/疼痛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与四肢麻木/疼痛非典型症状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需对公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就医,缩短院前时间。  相似文献   
9.
泛素化和Warburg效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肿瘤中泛素化修饰过程与糖酵解效应密切相关,即肿瘤细胞中的泛素化修饰作用能够调控Warburg效应相关的底物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调控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本文着重讨论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作用对Warburg效应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水通道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膜转运蛋白,参与缺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甚至与肿瘤耐药性相关。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多种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精准治疗的开展,将水通道蛋白作为新靶点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本文就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结直肠癌缺氧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