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关于小续命汤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汇总。小续命汤方含有12味中药,组方相对复杂,在唐宋时期曾为治风之首剂,被古时医家尊为治疗中风的要剂,但宋朝以后小续命汤治疗卒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多被搁置不用。近年来发现小续命汤重新进入了医家和研究者的视线,且以"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作为物质基础进行该复方的药理、药代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进展,表现为小续命汤能够恢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水平、肿胀度及其损伤引发的凋亡程度,同时降低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而小续命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主要以单一成分的药动学研究为主,且在该领域的发展依赖于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高度。小续命汤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因此,通过筛选、分析小续命汤物质成分基础,探讨其在体内的复杂变化及药理效应、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为小续命汤,为其他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63只SPF级SD雄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只)和建模组(55只)。建模大鼠使用经皮心外膜电刺激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进行心肺复苏,当大鼠恢复自主循环表示大鼠心肺复苏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模型组。大鼠心肺复苏后10 min,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300、150、75 mg/kg小续命汤。DMSO组灌胃100 mg/kg的DMSO,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治疗7 d。治疗前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病变;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胞浆蛋白伴侣分子(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Keap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DMSO组和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脑海马区组织神经元无明显病变,模型组可见神经元排列稀疏且凌乱,神经元出现明显水肿,细胞核肿胀,胞浆空泡样变,DMSO组、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病变均出现好转;大鼠脑海马组织MDA含量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DMSO组和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SOD含量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DMSO组和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Kea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DMSO组和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Nrf2和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DMSO组、小续命汤高、中、低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可改善心肺复苏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海马组织损伤,抑制氧化应激,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下调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柳皓  胡浩 《中国中医急症》2021,(4):656-659,670
续命汤历史悠久,化裁变化多样,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在唐宋以前备受推崇,是"外风学说"下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但随着金元时期"内风学说"的兴起,其治疗地位判若云泥,甚至到了弃而不用的地步。随着近年来络病学说的发展和完善,诸多学者从络病角度出发对中风有了新的认识,以"孙络-微血管"作为中风急性期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研究切入点,将络病作为中风急性期发病的病机关键,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基于络病理论对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急性期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后世医家重新审视其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该文对小续命汤来源的追溯、历史发展、变化的进程及临床应用均进行系统的考证。考证结果表明,续命汤及其类方是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的主要方剂,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其中以小续命汤最具代表性。小续命汤续命汤衍变而来,方名最早出现于东晋《小品方》,唐代孙思邈将其纳入《备急千金要方》,对其治疗中风的疗效推崇备至,曰“诸风服之皆验”,后经《外台秘要》及多部医著记载,被列为治疗中风第一要方。宋以后,随着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的变化及对小续命汤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中风证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减少,近现代以来又被重新认知和应用,期间其临床应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多种脑部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但不限于①脑卒中及其后遗症,②周围性面瘫,③类风湿关节炎,④高血压,⑤其他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等。主治为脑卒中及其后遗症,其次为周围性面瘫,还有其他新的适应证正逐渐被发现,以上为小续命汤的临床定位、新药转化研究提供有效性安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1月—2014年7月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8例,随机分为2组,无显著差异性;均给予相同的处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续命汤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FMMS评分上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NIHSS评分和FMMS评分上的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法简便,可明显缩短疗程,无不良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改善脑循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水煎剂,每次口服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DL、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宋以后,随着金元四大家的兴起,该思想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代临床对于续命汤的疗效进行了再次的发掘和肯定,这促使我们需要回过头去回顾中医对中风病的诊治历程。本研究梳理了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病机认识的转变,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对续命汤的认识进行了新的总结分析,并对续命汤的诊治范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