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痤疮皮损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多种形态,以粉刺为主称为粉刺型痤疮,多见于痤疮初发或青年患者,部分粉刺反复难消或合并脂溢性皮炎,形成难治性粉刺。此病病情虽属轻度,但药物治疗较为困难,短期内难以取效。临床掌握辨证要点,局部辨证要结合粉刺分布、数量、色泽、底色确定阴证、阳证,同时兼顾整体,结合舌脉、体质综合辨证;治疗主要是发与消法,相互结合,根据辨证结果合理平衡二者力度,同时兼顾脾胃。合理辨证论治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刘丽芳教授认为粉刺性乳痈辨证多属于阴证疮疡范畴,因阳气亏虚,温煦不足,水湿内生,气血凝滞,痰瘀互结,凝于乳络而发为此病。病变初期以阳气亏虚为基础,化脓期以痰瘀郁久化热为核心,瘘管期以正虚无力祛邪外泄为病机。治疗上以消法贯穿始终,以“温消”为基本原则,以阳和汤为基础加减,综合运用清热解毒、温阳散寒,活血祛瘀、化痰散结,补养脾胃,滋养气血等诸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曹华 《康复》2021,(3):47-47
爱美的李小姐一直有一个烦恼:脸上的痘痘总是“春风吹又生”,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她看到美容院的广告,声称只要通过“针清”的方法,就可以将痘痘治好。看过广告里的对比图,李小姐有点心动,她心想:“这个办法看起来好像有点道理,痘痘不就是一粒粒粉刺或脏东西嘛,把里面的东西清理掉,痘痘应该就能消除了吧。”  相似文献   
4.
粉刺性乳痈与结节性红斑本属两种独立疾病,但郭宇飞教授在临床诊治中发现,两者发病都源于风湿夹杂痰瘀。或感受风湿、或过食肥甘厚味,导致风湿夹杂痰瘀,阻于乳络,结而成块,发为粉刺性乳痈,邪结于四肢,形成下肢结节性红斑。治疗选用消风散内服以疏风散热除湿,辅以双柏散外敷乳房及双下肢溻渍以化痰散结,消肿止痛,疗效满意,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煤焦油制造实验兔耳粉刺模型,观察禹白附的醇提取液对动物粉刺模型的抗角化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兔右外耳道不外搽任何药物作为模型对照,另外两组分别用提取液和维A酸乳膏1 g涂抹。结果:外涂煤焦油2周后,兔耳表面粗糙、增厚,可见粉刺,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粉刺相似;给药2周后实验组肉眼可见兔耳变薄、变软,粉刺减少或消退,组织学亦有相应变化。结论:禹白附醇提取液对实验性粉刺有缩小毛囊面积、皮脂腺直径、减轻表皮增厚和减轻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用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的疗效。方法:用新癀片研成细末与绿药膏调匀,涂抹于患处。结果:168例中治愈96例,占57.14%;好转60例,占35.71%;未愈12例,占7.15%:总有效率为92.85%。结论:新癀片外用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疗效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丁雷主任医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丰富,以肺胃为论治中心,采用清肺胃、祛湿热、调脾胃等治法,自拟经验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文介绍丁雷主任医师从肺胃论治痤疮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粉刺性乳痈是指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症状较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目前,西医手术切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的关键为有效定位病变范围、针对不同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有效放置引流管及合理应用抗生素[1].但手术损伤大且常导致乳房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不同程度的畸形或缺如,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2].而中医学发挥其优势,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的治疗方法对乳房伤害小、复发少,患者更易接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采用围刺加灸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现选取典型病案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熊润  指导:吕美农 《新中医》2017,49(11):159-161
正吕美农是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医50余年,一直在基层工作,为了满足基层广大患者的需要,内外妇儿各科兼顾,可谓地地道道的中医全科医生。时至今日,虽以诊治脾胃病、妇科病为主,但其他各科病人仍较多。笔者在跟师临证2年中,体会到吕主任治疗皮肤病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择其临床验案4则,并浅析之。1粉刺(痤疮)施某,女,43岁,2016年11月10日初诊。因面部痤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切开扩创术+中医外治法(EA)及扩大切除术(WE)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效果对比,探索适宜的治疗手段。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切开扩创术+中医外治法及扩大切除术治疗的粉刺性乳痈病例,其中EA组209例,WE组51例,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粉刺性乳痈在有效率、复发率间的差别。结果:EA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WE组(P=0.032),在院期间复发的病例集中在病灶最长径大于4 cm组,无复发率EA组高于WE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82)。愈后复发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516)。结论:切开扩创+中医外治疗法及扩大切除术对粉刺性乳痈均有较好的疗效,EA组的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