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3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对秦艽-威灵仙、秦艽-桑寄生、秦艽-防己配伍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规律。建立HPLC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A3000250×046 Pur Fuit 5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4%H_3PO_4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5%~15%B;15~25 min,15%~25%B;25~35 min,25%~35%B;35~40 min,35%~70%B;40~55 min,70%~95%B),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药对秦艽-威灵仙中分离出16个特征峰(w1~w16),秦艽-桑寄生中分离出18个特征峰(s1~s18),秦艽-防己中分离出21个特征峰(f1~f21),其中峰号w1,w3,w4,w5,w6,w7,w8,w10,w11,w13,w16,s3,s4,s5,s7,s9,s10,s11,s12,s13,s14,f1,f4,f6,f8,f12,f14,f15,f16,f21峰面积升高,w2,w9,s1,s2,s6,s8,f2,f3,f5,f10,f11,f13,f17,f19峰面积降低,w14,w15,s16,s17,s18,f9,f20峰面积不变,其中w8,s7,f9为獐芽菜苦苷,w10,s8,f11为龙胆苦苷,s13,f16,f17分别为槲皮苷、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w12,s15,f7,f18为药对中新产生的成分。结论:秦艽配伍用药后所含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且有新成分的生成,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分析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秦艽苍术汤口服外洗治疗痔疮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疮是肛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我国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尤其在农村因受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限制,发病率高,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近年来,我院采用秦艽苍术汤口服外洗治疗痔疮1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雨蔚  李荣娇  袁绿益  常颜  王晓玲  陈炼红 《中草药》2015,46(14):2052-2056
目的研究西藏秦艽Gentiana tibetica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C18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IR、ESI-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藏秦艽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rophylloside D(1)、orientin 7-caffeate(2)、7-O-feruloylorientin(3)、异牡荆黄素(4)、皂草黄苷(5)、异荭草苷(6)、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7)、獐牙菜苷(8)、獐牙菜苦苷(9)、落干酸(10)、二十一烷醇(11)、蔗糖(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秦艽不同配伍对风湿热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探讨药性-疾病-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共8组,每组10只。实验第39天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并进行踝关节取材,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踝关节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踝关节VEGF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减少,绒毛变少,肉芽组织老化,纤维增多成为瘢痕,并且软骨破坏减轻。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关节炎指数、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病症模型组高于Ⅱ型胶原组;各给药组关节炎指数、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防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结论 各秦艽配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发挥对RA治疗作用。其中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配伍威灵仙),秦桑组(秦艽配伍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配伍防己),每组1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并施加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正常组,Ⅱ型胶原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实验过程中,每3 d测量一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RF,CR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风寒湿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CRP水平,踝关节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RF,CRP水平,踝关节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P0.01),其中秦威组降低最明显。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疗寒以热药"的原则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青海不同地区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完成其主要色谱峰和不同部分差异性成分的鉴定。方法 色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13%B;1~5 min,13%~18%B;5~7 min,18%~50%B;7~9.5 min,50%~60%B;9.5~11 min,60%~99%B;11~14 min,99%B;14~15 min,99%~1%B;15~16 min,1%B),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50~1 200。结合对照品信息、文献信息及ChemSpider在线数据库,完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分析麻花秦艽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分组趋势、相关性和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 从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初步鉴定了24个环烯醚萜类、13个黄酮类、8个三萜类、6个氧杂蒽酮类、5个脂肪酸类、4个糖类、3个酚酸苷类、2个生物碱、2个甾醇类和1个木脂素共68个成分,其中有42个成分为首次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4种秦艽植物中报道;筛选出了8个差异性成分,即蔗糖、麦芽三糖、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异牡荆素。结论 麻花秦艽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潜力;其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成分主要为活性成分环烯醚萜类,可为探究秦艽不同部分的药效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将粗茎秦艽种子分为光照组和避光组,浸泡24 h后置于21℃培养箱内培养,光照组的光照强度为605~710 lx。以种皮开裂露出胚根为发芽标志,记录每日种子的发芽情况。培养33 d后,分别统计光照组和避光组的种子发芽率、首次萌发时间与半数萌发时间,测量其子叶、胚轴、胚根的长度及胚轴直径。于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液质联用技术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并对各成分含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光照组和避光组种子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培养33 d后,光照组平均发芽率为76%,避光组平均发芽率为88%;光照组种子首次萌发时间略晚于避光组;光照组和避光组的半数萌发时间分别为培养16、15 d。②避光组子叶未见发育,光照组子叶发育明显。避光组的胚轴长度和胚轴直径明显大于光照组(P0.01),光照组的胚根长度明显大于避光组(P0.01)。③液质联用定性鉴别出8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增加,而马钱苷酸含量逐渐减少;环烯醚萜衍生物gentistraminosides B、macrophylloside A、macrophylloside B及其同分异构体含量逐渐增加。光照组的龙胆苦苷和以上4种环烯醚萜衍生物的含量高于避光组。结论: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胚轴伸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对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宁夏栽培秦艽龙胆苦苷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比较;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艽龙胆苦苷的含量。以秦艽水煎醇沉液家兔耳静脉注射后定时取血,测定家兔体内龙胆苦苷血药浓度。结果栽培秦艽龙胆苦苷的含量为4.87%,高于野生秦艽的2.80%。结论本次采集的宁夏三年生栽培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高于野生秦艽的对照品。家兔体内龙胆苦苷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符合三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9.
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秦艽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胆苦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UltimateTM XB C18,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检出骨筋丸胶囊中秦艽的龙胆苦苷;龙胆苦苷对照品在17.26~345.28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2.5%(n=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1实验材料 1.1试荆卡介苗: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11112;角叉菜胶:辽宁省药物研究所生产,批号:201201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