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斑点杂交、放免测定等方法检测分析了内毒素不同浓度同时相(A组)和内毒素同浓度不同时相(B组)作用下体外培养的新生牛肺动脉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和释放的作用,且该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两组ET—1基因,表达与释放。结果表明,内毒素具有促进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强弱与释放量的增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内毒素血症时血浆ET水平升高与ET合成增加和基础释放量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8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同时将抗心力衰竭药物随枘发为三组:非洋地黄组、洋地黄组及洋地黄+止托普利组,观察三组药物对ET影响。结果心力衰竭治疗前后ET值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尽力 衰竭纠正后ET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心力衰竭纠正后EF下降值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T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评电针、穴位注射用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31例,依据不同的用药方式分成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穴位注射骨肽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点注的方式使用该药物。治疗4、12和28周时检测2组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指标,评价不同用药方式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第4周(1. 04±0. 17) g/cm~2; 12周(1. 43±0. 28) g/cm~2; 28周(1. 76±0. 22) g/cm~2。观察组患者第4周皮内素为(3. 85±0. 57) ng/L,12周皮内素为(2. 79±0. 52) ng/L,28周皮内素为(1. 83±0. 34) ng/L。观察组各时间点BMD与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采用电针、穴位注射用药的患者血清水平明显优于采用常规使用骨肽注射液的患者,MMP-2、MMP-9水平能够在28周内恢复至正常水平。3) 2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PINP(73. 69±17. 17)μg/mL,PICP(98. 25±24. 07)μg/m L,BALP(33. 45±6. 02) U/L;对照组PINP(65. 38±26. 39)μg/mL,PICP(83. 88±19. 64)μg/mL,BALP(25. 74±4. 95) 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穴位注射用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改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