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7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699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46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749篇
内科学   903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236篇
外科学   346篇
综合类   5700篇
预防医学   687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4246篇
  14篇
中国医学   7110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875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196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1148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1180篇
  2004年   1122篇
  2003年   1184篇
  2002年   989篇
  2001年   833篇
  2000年   618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对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用药的可行性,明确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SAFI (21 mg·kg-1)组。SAFI组根据不同给药时机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再灌后立即给药组(SAFI 0周)、再灌后1周给药组(SAFI 1周)、再灌后2周给药组(SAFI 2周),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ip 7 d,为保持一致性,其余时间均ip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ip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通过观测大鼠一般状态、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考察SAFI急性期给药的药效作用;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CBF);通过转棒实验和步态实验分析大鼠的运动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时间点的脑血流变化与远期运动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CBF显著提升(P<0.05、0.01),死亡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SAFI 0周组大鼠在转棒仪上跌落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0.01),SAFI 0周组大鼠在步态仪上运动速度显著增加(P<0.01),四肢的摆动时间、站立时间和步态周期显著下降(P<0.05、0.01),四肢(除左后肢外)的步幅显著增加(P<0.05、0.01)。与SAFI 1、2周组比较,SAFI 0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降低,rCBF显著升高(P<0.05、0.01),明显促进了神经行为学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的脑血流恢复与远期运动功能呈线性相关。结论 SAFI在缺血急性期给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脑缺血后梗死周边区域血流恢复对远期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丹参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丹参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预测活性成分和HBV感染所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Cytoscape软件将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将丹参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38种活性成分,获得疾病-化合物交集靶点178个,富集分析得到405个GO相关条目、68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T细胞/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大多数关键活性成分(丹参醌酚Ⅱ、丹参新酮、原儿茶酸、紫草酸和原儿茶醛)与核心靶点(PIK3CA、APP、STAT3、AKT1和mTOR)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更进一步,在HBV复制小鼠模型上考察了丹参代表性活性成分紫草酸的抗HBV活性及对PI3K/AKT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以30只成年雌性未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建立子宫肌瘤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n=7),腹腔注射和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治疗A组(n=7),腹腔注射1 mL丹参注射液+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治疗B组(n=8),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5 g/kg消瘤颗粒悬浊液灌胃和治疗A+B组(n=8),腹腔注射1 mL丹参注射液+5 g/kg消瘤颗粒悬浊液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5 d及治疗后30 d清晨空腹状态下,对各组大鼠进行称重并记录;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称重并计算各组子宫系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匀浆中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对表达。结果治疗后15 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A+B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体重均显著降低,治疗A+B组也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子宫重量和子宫系数均显著降低,治疗A+B组也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和孕激素含量均显著升高,治疗A+B组也显著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子宫组织中IGFBP-3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VEGF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降低,治疗A+B组IGFBP-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VEGF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消瘤颗粒对子宫肌瘤具有显著消瘤效果,可促进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激素水平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大鼠IGFBP-3和VEGF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伴随着治疗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大鼠子宫肌瘤组织中IGFBP-3表达显著增加,VEGF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α-硫辛酸治疗,研究组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西药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数据分析,探索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化方案。方法:从建立的大型电子病历仓库中,提取914例患者信息、843种药物,采用Tabu搜索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控血脂: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硫酸氢氯吡格雷;调控血糖:二甲双胍+脑蛋白水解物+血管保护药,血糖控制不佳联用胰岛素+前列地尔。合并其他症状:卒中后便秘,卒中急性期联用甘油,必要时可联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恢复期联用甘油+四磨汤;卒中后呃逆: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甲氧氯普胺;卒中后合并肺部感染,联用喜炎平+灯盏生脉胶囊+连花清瘟,痰多联用鲜竹沥/痰热清+祛痰止咳或清热解毒剂;卒中相关头痛:联合使用地西泮+醒脑静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结论:本研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的中西药用药方案,符合相关临床指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丹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腺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大黄丹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4组均喂以高脂饲料连续10周建立胰腺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各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结束后取材。光镜、电镜观察胰腺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胰腺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JNK)、葡萄糖调节蛋白(GRP)及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信使RNA(mRNA)及蛋白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胰腺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可见内质网肿胀、细胞间隙变窄等病理变化,大黄丹参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以上病理变化。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SOD[(24.71±2.35)、(33.80±3.21)U/ml]、GSH含量[(61.41±5.57)、(101.34±17.32)gGSH/L]含量高于模型组(12.77±3.17、32.05±5.5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黄丹参低、中、高剂量组MDA[(7.10±0.61)、(6.13±0.63)、(5.47±0.57)μmol/L]、TG[(0.43±0.08)、(0.38±0.06)、(0.22±0.03)mmol/L]含量低于模型组(8.27±1.12、0.69±0.13,P<0.01),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TC[(0.58±0.19)、(0.39±0.15)mmol/L]含量低于模型组(1.18±0.44,P<0.05)。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胰腺组织JNK蛋白及mRNA(0.74±0.09、0.69±0.10;0.33±0.04、0.25±0.02)低于模型组(0.99±0.12,1.00±0.00,P<0.05);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P-JNK蛋白(0.50±0.06、0.52±0.13)低于模型组(1.13±0.11,P<0.01);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胰腺组织GRP蛋白及mRNA(0.67±0.13、0.38±0.14;0.51±0.02、0.26±0.02)低于模型组(1.09±0.18、1.00±0.00,P<0.05),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胰腺组织Caspase-12 mRNA(0.68±0.08、0.36±0.06)低于模型组(1.00±0.00,P<0.01);大黄丹参高剂量组Caspase-12蛋白(0.41±0.10)低于模型组(0.95±0.1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丹参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维持内质网应激稳态来抑制胰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花檵木粗提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花檵木粗提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白花檵木粗提物对A549细胞克隆生长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白花檵木粗提物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白花檵木粗提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Fas、Bcl-2、Caspase3以及活性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白花檵木粗提物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和集落形成,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0.5 mg/ml白花檵木粗提物作用48 h后,A549细胞活力下降50%,40 μg/ml白花檵木粗提物作用14天后,A549细胞集落形成能力被完全抑制;白花檵木粗提物作用A549细胞24 h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抑制因子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as、Bax及活性Caspase3蛋白等凋亡促进因子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白花檵木粗提物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及死亡受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相似文献   
9.
顾文  王荔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6):1183-1188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作为脑梗死的辅助治疗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近年研究发现SAFI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抗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斑块、改善认知功能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SAF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度研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奥拉西坦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量标评估按患者运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观察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