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完善,至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将其提炼为"升降出入"指导临床实践,河间学派门人后学亦秉承该理论,并各有侧重,如刘完素倡导出以宣通、张从正遵循下以通降、李东垣重视升以提清、朱震亨强调入以滋阴,共同发展和完善了玄府理论;现代学者围绕玄府的特性,提出与之相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假说,促进了玄府理论在形质研究上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河间流派对玄府及其升降出入理论的认识,加以严谨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玄府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相似文献   
4.
温补肾阳也叫温补命门,是一种治疗方法,在目前临床上采取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功效.对心血管、呼吸、消化、便秘有一定的作用,对肾的作用最为明显,温补肾阳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疾病,如慢性肾炎、畏寒肢冷、哮喘、房事过度、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腰痛、酸楚不适、夜间多尿、头晕耳鸣、便秘、腰酸腿痛、尿频尿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温补肾阳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挖掘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现代数据库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位于金华义乌的丹溪学派和与之邻近的衢州雷氏医学多有交融互鉴,雷氏医学深受丹溪学说的影响,在融通提高中泛化,促进了雷氏医学兼收并蓄且独具特色的学术特色及体系形成。丹溪学派与雷氏医学均源远流长,两者地域邻近、环境相似、文化融合、交流频繁,而且学派传人均素养精良。雷氏医学充分地继承发挥了丹溪学说,对中医经典提倡继承与创新并重,辨证论治以“气、血、痰、郁”为纲,临证处方注意审因制宜,用药主张养阴调胃扶正气,将治未病思想贯穿治疗始终。[结论]丹溪学派促进了雷氏医学学术思想的形成,而雷氏医学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创新,扩大了丹溪学派的影响,促进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创新及临床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明代温补学派痈疽诊疗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明代温补学派代表医家汪机、薛己、孙一奎的著作《外科理例》《外科枢要》《赤水玄珠》中以温补治疗痈疽的论述、医案、具体药方、针刺手法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痈疽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三位医家以温补论治,可使痈疽消之,不至寒凉太过耗损人体正气;扶正固本以助恢复,不致病情反复。汪机在内外兼治的基础上,强调经络辨证结合刺灸外治;薛己善辨痈疽脉象,以清补兼施为用药特色;孙一奎把握病程发展及病情转归,注重温补脾肾,用香药行气血以治痈疽。[结论]明代温补学派从温补角度论治痈疽,不对痈疽单纯以“火毒”论治,不使寒凉之剂攻伐太过,以补益脾胃、扶正固本为祛邪外出之法。而今日医家多治以寒凉,故进一步挖掘温补学派治法,于临床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7.
齐秉慧是清代医家,其治疗脾胃病证,从六经、阴阳、先后天图说出发,主张太阴阳明,分治脾胃;明辨阴阳,脾胃证治;脾胃调治,妙用升提;论治脾胃,推崇温补的观点,体现出治疗脾胃病证时有章可循的辨证论治体系及独特的辨治心法.  相似文献   
8.
《张氏医通》总十六卷,为清初医家张璐所著,成书于康熙年间,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并附医案治例,不仅对前人医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将毕生学验附于书中.张璐崇尚经旨,博采众长,对疾病不独守前人思维定式,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对杂病和急症的诊治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详述造金针法,保留罕见方;脉诊是其学术思想中的一大特色,重痰火与小儿脉诊同时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体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也是其学术特色,在温脾和胃、调理气血的同时不忘温补肾阳,去除下焦之寒邪在其书中尤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病机为阳气虚损、水气内停,可予真武汤辨治。指出儿童元阳不足,阳气虚损,则无以养神柔筋;阳虚推动温煦无力,水液代谢敷布失常,水气客于筋脉肌肉,筋脉挛急,则肌肉抽动;水气上扰,蒙蔽神明,则出现精神障碍。儿童抽动障碍涉及精神与运动障碍两方面,真武汤温脾肾、利水气、舒筋脉、益精神,能有效辨治阳虚水泛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0.
刘玉洁教授认为心搏之原动力源于心阳与宗气,与心肺二脏关系甚密。缓慢性心律失常所呈之心悸、胸闷诸症多因心阳不足,胸中宗气匮乏虚而下陷所致。然"大气"即宗气,故其病机关键为心阳虚、大气下陷。辨证上应从心肺着手,当独重心阳与"大气";治疗上以温补心阳、升提大气为总则,酌加活血固本敛气之品。方用自拟"律升心康方"切中病机,终使心阳充盛,大气复升,心搏动力之源不竭,诸症自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