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4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叶一药,明清以前,古代所用淡竹叶、竹叶均是指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但到清代,淡竹叶与竹叶还有混用现象,要注意处方分析和药用考定。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本草经解》竹部详细记载了木本植物竹叶的性味功用,并制方:“竹叶同陈皮,治上气发热。同石膏、知母、甘草、麦冬、名竹叶石膏汤,治壮热口渴。”在考证篇:竹叶项详述淡竹叶的真伪品种和临床性效之区别点。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导报》2020,(1):118-118
江氏正骨术起源于清代末期,历经四代相传,迄今已逾百年历史。先祖江丕佑(清同治12年-1944年),为江氏骨科创始人。其接骨手到病除,在平浏一带,家喻户晓,许多重症患者在其精心医治之下获得康复。声名显赫,名震一方;第二代传人江述吾(1911-1986年)浏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师,使江氏正骨术的发展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第三代传人江林传承发展了江氏正骨术,作为中医正骨名家,发明创造了诸多膏丹丸散;第四代传人江涛等人开拓创新,使江氏正骨术传承不衰。  相似文献   
3.
张玉书为晚清儒医,海派中医张氏内科第8代传人,上海近代名医张聋之父。张玉书以伤寒杂病著于时,医术精湛。弥足珍贵的是其遗存的膏方达100余张,涵盖了内科、妇科等冬令调补,既充分诠释了清代江南地区膏方的组方结构,又体现了张氏膏方讲究平衡为宗、补消兼施,扶脾健胃、多脏并调,注重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史学定位在现代文学内部划分为民国时期文学和共和国时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意义概念不同的是,民国文学和共和国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框架内都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放弃文学史研究的整体主义努力,以多样主义或归纳主义的心态面对历史。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1912年为各种争论的最大公约数,各种起点事件均看着是与起点联系的相关事件。先锋与常态的理论发现为一体两翼的成立找到理论依据。"民国机制"与"民国文学机制"的提出拓展了民国文学的研究思路,但本身却是可商之论。如果我们将民国文学机制改变为"民国文学环境"或者"民国文学生态",那么在民国时期不同时空中不同类型的文学自然会产生于不同的文学环境或生态。  相似文献   
5.
筛选清代名家10部医案类书中从肾论治医案621例,其中应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论治的医案55例。通过频数及聚类分析,归纳出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内科、外科及五官科疾病,为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基础方。该方在药物配伍上以补阴药为首,加强滋阴降火之功效。配伍后组成的方剂为都气丸、麦味地黄丸及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6.
<正>曾有一垂危病人,叶天士认为是不可救药了,可一年后,他又见到了那一人,原来是一老僧治好了他的大病。叶天士问清了老僧的地址,第二天便前往求学。他隐姓更名,从学徒做起,挑水砍柴,劳动之余就向老僧学习医道,几年后,老僧对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医技,可以出师下山独立行医了,你的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儿科醒》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方法:将芝屿樵客所著《儿科醒》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儿科醒》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治疗儿科疾病用药配伍思路。结果:整理中药方剂129首,涉及131味中药,用药总次数达885次;核心药以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药等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达94.08%;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达91.78%;药物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82.04%。结论:清代名医芝屿樵客所撰医籍《儿科醒》组方核心药为甘草、人参、当归、白芍药、白术、生姜、茯苓等,并包含了经典方四君子汤和活血化瘀药对当归+白芍药。  相似文献   
8.
卢兆藩 《长寿》2013,(7):16-17
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以一自传的故事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评艺评等,是一部哀婉动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第六卷《养生记道》对养生之道的感悟,富含人生哲理和防病治病、有益身心健康的科学原理,值得借鉴。一、心理养生沈复胸怀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虽境遇坎坷蹭蹬,但仍不改其乐,过着恬淡自适的生活。他"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认为"养生之要,唯在闲放不拘,怡适  相似文献   
9.
邱庞同 《家庭保健》2013,(10):73-73
清代顾仲所撰的著名菜谱《养小录·嘉肴篇·总论》中有介绍清代文学家朱彝尊考厨师的方法:不需要做奇珍异味,只要求做一肉,一菜,一腐,即刻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陈念祖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陈氏《女科要旨》《南雅堂医案》《医学从众录》中治疗月经病的处方81首,构建处方数据库。运用Excel 2010与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提炼出陈氏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 收集的81首处方中,涉及药物共121味。≥6次的高频药物共32味,使用频数排前3位的是当归、白芍、茯苓。高频药物种类以补血药、补气药为主;四气以温性为首;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为首,肝经次之,心经再次。聚类分析得出5组核心药组,涉及归脾汤、六君子汤、越鞠丸等方剂。用药特点:使气血化生而调和脾胃,畅气血运行而疏理心肝,守气血循经而调理冲任。[结论] 陈氏治疗月经病以气血为核心,调和脾胃气血、调畅心肝气机、调理冲任气血,多运用补血药、补气药、理气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