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6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8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26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77篇
综合类   1983篇
预防医学   54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86篇
  5篇
中国医学   248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反义因子(BDNF-AS)对高糖(HG)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30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刺激细胞MPC5作为HG组,同时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D-葡萄糖溶液处理细胞作为正常对照(NG)组。将si-NC、si-BDNF-AS、miR-NC、miR-335-5p分别转染至MPC5细胞中再用HG处理,记为HG+si-NC组、HG+si-BDNF-AS组、HG+miR-NC组、HG+miR-335-5p组。将pcDNA、pcDNA-BDNF-AS、si-NC、si-BDNF-AS转染至MPC5细胞中,记为pcDNA组、pcDNA-BDNF-AS组、si-NC组和si-BDNF-AS组。将si-BDNF-AS与anti-miR-NC、annti-miR-335-5p分别共同转染至MPC5细胞中再用HG处理,记为HG+si-BDNF-AS+anti-miR-NC组、HG+si-BDNF-AS+antimiR-335-5p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35-5p和BDNF-AS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odocin、nephrin、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酶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ncRNABDNF-AS和miR-335-5p的靶向关系。结果HG作用的小鼠足细胞中LncRNA BDN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33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干扰LncRNA BDNF-AS表达和miR-335-5p过表达小鼠足细胞中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LncRNA BDNF-AS靶向调控miR-335-5p的表达,抑制miR-335-5p表达逆转了干扰LncRNA BDNF-AS表达对HG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HG作用的小鼠足细胞中LncRNA BDNF-AS低表达,过表达LncRNA BDNF-AS可抑制细胞凋亡,保护HG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iR-335-5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汉代《华伦秘笼·足心道》中记载:“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足部末梢神经和血管极其丰富,穴位颇多,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起止都在脚上,奇经八脉的阴晓脉、阳晓脉、阴维脉、阳维脉,也都起于足部。这些经脉加强了足部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通过刺激脚上穴位、经络可起到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高糖环境中小鼠足细胞系MPC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MPC5细胞分为对照组(Vehicle)、高糖组(high glucose, HG)和CBD组。CCK-8试剂盒检测MPC5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PC5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裂孔膜蛋白Nephrin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HG组明显抑制MPC5增殖并促进其凋亡[(25.27±2.15)% vs. (8.43±0.70) %];而CBD干预显著促进高糖环境中MPC5增殖且抑制凋亡[(12.83±1.05)% vs. (25.27±2.15) %; P<0.05]。同时,CBD干预显著升高高糖环境中MPC5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0.77±0.06) vs. (0.32±0.10)],降低促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比[(1.02±0.09) vs. (12.30±0.09)]。结论 CBD能缓解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Ludloff截骨术与Cheveron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HV)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HV患者,将实施Cheveron截骨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1例,45足),将实施Ludloff截骨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9例,43足)。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美国足踝评分系统(AOFAS)各项评分均上升,拇外翻角(HVA)、第Ⅰ、Ⅱ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关节面角(DMAA)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heveron截骨术治疗HV效果优于Ludloff截骨术,可改善患者足踝功能与HVA、IMA、DMAA角,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6.
叶巧红  朱慧梅  张丽丽 《新中医》2021,53(5):144-146
目的:观察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1.43%,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加用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治疗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3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0~47岁,中位数36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超声检查可见跟腱断端的低回声间隙。均为运动伤,受伤至手术时间l~10 d,中位数4 d。均为初次断裂,断裂部位距跟腱止点近端3.0~7.8 cm。均采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分别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跟腱断裂总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评定标准及足踝功能评价(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跟腱断端距离≤2 cm,采用跟腱断端正中横切口;18例跟腱断端距离>2 cm,采用跟腱断端正中偏内侧纵切口。6例患者在术后2~9个月时失访,其余2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12~41个月)。随访12个月以上的2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6.19±2.38)分;ATRS(94.12±2.55)分;术后12个月时FAAM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为(97.21±2.46)%,体育活动功能为(87.96±2.80)%。1例发生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未使用抗生素;3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经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阿司匹林后治愈;均未发生切口裂开或深层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结论:采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并发症少、术后足踝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例腓总神经麻痹性足下垂及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48岁[(39.5±6.0)岁]。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均行胫后肌移位术,通过异体肌腱移植,将胫后肌止点重建于第四跖骨,纠正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度、足内翻和外翻的活动度;60°/s角速度时,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等速力矩峰值、足部冠状面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力矩峰值。末次随访时观察足部的影像学Meary角、跟骨投照角及第四跖骨直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7个月[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为6(0,10)°,足外翻为3(0,5)°,较术前[-31(-33,-28)°、-10(-12,-8)°]均显著改善(P<0.05);60°/s角速度的等速力矩峰值,踝关节背屈力矩[(7.7±0.8)Nm]、足外翻力矩[(7.2±0.7)Nm]较术前[(0.0±0.0)Nm、(2.1±0.6)Nm]均显著提高(P<0.01)。影像学检查未见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和第四跖骨止点处形变。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73分[(61.3±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97分[(86.8±7.2)分](P<0.01)。结论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能够增加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力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2例因寒湿环境所致的工作相关浸渍足病例分析,探讨浸渍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为工作相关浸渍足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