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7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45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487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903篇
内科学   88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10篇
综合类   2803篇
预防医学   251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761篇
  2篇
中国医学   3798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920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913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药子别名黄药根、苦药子、黄独根等,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黄药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肺、肝经。对于其功效,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写道“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既能清泻肺肝实火、化痰软坚而散结消瘿,治痰火凝结的瘿瘤,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诸证及血热出血。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对黄药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黄药子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瓜蒌子     
药材(饮片)鉴别要点栝楼子:呈扁平椭圆形,长12~15 m,宽6~10 m,厚约3.5 mm,表面浅棕色至粽褐色,平滑,沿边缘有一圆沟纹,习称"环状棱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2,黄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淡。双边栝楼子:较之栝楼子大而扁,长15~19 mm,宽8~10 mm,厚约25 mm。表面棕褐色,沟纹明显,而环边较宽,顶端平截,余同栝楼子。  相似文献   
3.
张杰  孙晓生 《中医学报》2019,34(8):1598-1601
少火壮火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不仅体现了食、火与气的关系,而且概括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也可作为指导防治疾病、日常养生保健的原则。少火可以使元气强固,壮火会损伤元气;湿热、气郁均可促使少火化为壮火;过食大辛大热的壮火之品会耗气伤阴,常食性质温和的少火之品则可以温阳化气。根据少火壮火理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应该以"清壮火,培少火"为养生总则。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长期过食肥腻甘甜之品以及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则水谷不化,郁而成热,热成壮火,壮火食气,则进一步伤津耗液,终成消渴。因此,规律饮食应防食郁化火。长时间少动而过逸,则身体内精微不布,全身之气不足,而局部之气有余,积聚日久,则会造成全身少火不足,局部郁而化热。适当运动以防过逸而气余化火,舒展心情以防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4.
木鳖子是一味传统的有毒中药,始载于北宋《开宝本草》,具有消肿散结,攻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乳痈,秃疮等。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等中国南方地区,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目前研究表明从木鳖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等成分。其中已鉴定的萜类化合物30种、挥发油成分102种、植物甾醇6种和脂肪酸类19种。毒理学研究表明,木鳖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含有一定的毒性,毒性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目前文献报道的主要有毒成分是木鳖子素和木鳖子皂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鳖子除了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抗癌、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溃疡、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几年对木鳖子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通过查找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1964-2019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木鳖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对木鳖子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药食两用薏苡仁中污染真菌多样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薏苡仁样品18批,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共检测到4门18纲44目99科149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优势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3.05%~60.32%)是属水平最优势属,其次是曲霉属Aspergillus(2.20%~45.44%)、白僵菌属Beauveria(0.07%~63.21%)、链格孢属Alternaria(0.80%~11.92%)、Arachnomyces(0.03%~39.36%)和青霉属Penicillium(0.24%~8.03%)。此外,共检测到5种潜在产毒真菌,分别是烟曲霉A.fumigatus、土曲霉A.terreus、梨孢镰刀菌F.poae、囊状青霉P.capsulatum和展青霉P.paxilli。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薏苡仁中污染真菌种类,为薏苡仁污染真菌毒素提供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6.
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已成为当下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其中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成功研制对于整个中药经典名方的申报极为关键。经典名方物质基准既是检测经典名方制剂质量的基准,同时又需反映整方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众多而复杂,单成分的、化药式的研发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适用于整体药用的中药制剂的开发,亟需开辟一条中药专属的研发模式。以目前已有的现代科学技术,笔者建议将中药的遗传多态性、提取动力学、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等结合应用于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研制,探讨中药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技术,以期全面、准确地阐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的成分群量值的传递规律,为推进中药经典名方的研制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精属药食两用中药玉竹与黄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竹与黄精是黄精属的2种代表性药食两用中药,食疗价值突出。然而本属植物形态较为相似,分类和鉴定困难,导致玉竹与黄精的民间习用品较多,来源混杂。长期以来玉竹与黄精的保健食品开发处于不平衡状态,玉竹的食疗价值及应用被忽视。因此,从玉竹与黄精的形态差异、功效演变和古今食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两者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的发挥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哨点医院、分子溯源网络实验室、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存在哨点医院医生主动报告意识弱,病例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完整;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等问题。结论建议将哨点医院分为主动监测和病例信息报告两类管理,加快基于医院HIS的食源性报告信息标准化,努力提升基层疾控机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溯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