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57篇
  免费   2501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耳鼻咽喉   3774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982篇
口腔科学   1005篇
临床医学   7912篇
内科学   2862篇
皮肤病学   564篇
神经病学   806篇
特种医学   25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2690篇
综合类   18551篇
预防医学   3972篇
眼科学   980篇
药学   12318篇
  64篇
中国医学   12293篇
肿瘤学   108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3篇
  2022年   695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1192篇
  2019年   1276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1265篇
  2016年   1469篇
  2015年   1768篇
  2014年   3332篇
  2013年   3309篇
  2012年   4253篇
  2011年   4623篇
  2010年   4269篇
  2009年   4222篇
  2008年   4496篇
  2007年   4182篇
  2006年   3695篇
  2005年   3977篇
  2004年   3478篇
  2003年   3261篇
  2002年   2632篇
  2001年   2328篇
  2000年   1671篇
  1999年   1475篇
  1998年   1256篇
  1997年   1153篇
  1996年   1066篇
  1995年   1026篇
  1994年   832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505篇
  1991年   382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83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失败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入住福建省立医院ICU气管插管拔管后行序贯HFNC的145例患者。根据HFNC成功与否将其分为HFNC成功组(113例)和HFNC失败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HFNC成功组和HFNC失败组患者插管原因(χ2 = 11.224,P = 0.024)、慢性心力衰竭(χ2 = 4.863,P = 0.027)、心脏瓣膜病(χ2 = 6.435,P = 0.011)、呼吸道病原学阳性(χ2 = 8.909,P = 0.003),拔管当天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Z = 2.138,P = 0.03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t = 2.307,P = 0.023),插管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χ2 = 4.153,P = 0.042)和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χ2 = 4.531,P = 0.033),拔管前2 d内中性粒细胞计数(t = 2.170,P = 0.032)、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χ2 = 5.941,P = 0.024)、降钙素原(Z = 2.656,P = 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比值比(OR)= 2.898,95%置信区间(CI)(1.059,7.935),P = 0.038]和呼吸道病原学阳性[OR = 4.617,95%CI(1.463,14.568),P = 0.009]为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8 × 109/L和呼吸道病原体阳性为气管插管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智能mA匹配技术[宝石能谱成像(GSI)Assist]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单能量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临床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0~90岁,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33例)和GSI组(B组,33例)。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400 mA;对比剂95 ml,流率4.5 ml/s。B组采用GSI扫描模式,管电压80~140 kVp瞬切,管电流使用GSI Assist模式设置,噪声指数(NI)为15 HU;应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300 mgI/kg体重,4.0 ml/s;重组60 keV单能量图像,统计两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在AW 4.7工作站由两位观察者对动脉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评分一致性;测量两组轴位图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和胸锁乳突肌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各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一步比较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估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7),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辐喷在防治妇科肿瘤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妇瘤病区收治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外阴癌术后患者140例,按照是否使用抗辐喷,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68例),治疗期间每周对患者野内皮肤按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本文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皮肤损伤显著减少.结论:抗辐喷皮肤喷剂能够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为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吴焱锋  徐桂玲 《当代医学》2022,28(4):104-106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中鼻甲成形术对鼻腔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实施鼻甲部分切除术的CRSwNP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49例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中鼻甲成形术的CRSwNP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鼻腔功能、嗅觉功能。结果术前,两组鼻腔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距离(DCAN)、鼻气道阻力均降低,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DCAN、鼻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NCV、NMCA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嗅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嗅觉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RSwNP患者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中鼻甲成形术,能促进鼻腔、嗅觉功能快速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 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 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滴染血涂片出现的染色不均匀、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对血涂片进行喷染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瑞氏-姬姆萨染液雾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最佳喷染参数。首先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计算染液在喷头内部的流动状态,然后使用相机和喷雾激光粒度仪搭建喷头外部雾化场实验平台,喷头外部入口压力分别选取0.10、0.12、0.14、0.16、0.18、0.20、0.22、0.24 MPa,测量染液的雾化角以及喷头正下方10~50 mm的雾化区域内测量点的雾滴粒径参数(Dv10,Dv90和雾滴体积中径Dv50),计算粒度分布跨度S,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血涂片喷染研究,并对比了人工滴染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染液在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出口处形成高速液膜,为形成雾化场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头入口压力为0.20 MPa时,距离喷头正下方35 mm处喷染界面具备最优的雾化质量,此时喷头雾化角为76.13°,雾滴体积中径为75 μm,雾滴粒度分布跨度为1.72。基于该参数条件进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与滴染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可以应用于血涂片染色,并且喷染后的血涂片染色均匀,具备良好的染色效果,为血涂片染色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9.
白蓉  赵瑜  王艳艳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61-1764

目的:探讨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在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吻合术中定位鼻侧断端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13例13眼不易寻找断端的外伤性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RS泪道引流管自完整的泪小管插入泪道填塞鼻泪管,再注入黏弹剂,使黏弹剂自断裂泪小管的鼻侧断端溢出,用于定位不易寻找鼻侧断端,并完成泪小管吻合手术。

结果:不易寻找断端的患眼13眼,使用RS泪道引流管填塞鼻泪管,在注入黏弹剂后,可在显微镜直视下发现凝胶自鼻侧断端溢出,并成功置入泪道引流管,断端寻找成功率为100%。13眼均置管3mo后拔管,随访6mo。其中治愈9眼,显效3眼,无效1眼。治愈率69%,总有效率92%。

结论:鼻泪管填塞联合黏弹剂注入操作简单,对术者的临床经验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不同程度的单根泪小管断裂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易寻找断端的复杂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是一种新的快速定位鼻侧断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