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MV)期间人机对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MV的106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比较两组镇静达标时间、停药苏醒时间及不同时间镇静效果,治疗前、治疗48 h评估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顺应性(C)],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住院时间、MV时间。结果观察组镇静达标、停药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24 h后两组Richmond镇静评分(RAS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48 h后,两组HR、RR、MA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HR、R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PaO_2、PaO_2/FiO_2、C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谵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V、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呼吸衰竭患者MV期间镇静效果、肺功能及恢复进程方面有益,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8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FVC的百分比(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PaO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常规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PaCO2、TNF α、IL 1β、IL 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常规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治疗AECOPD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O_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 h的tc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_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_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7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2 mg/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静息通气量(MV)、潮气量(VT)和动脉血氧分压(p O2)显著升高(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 CO2)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缺氧状态,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芒针联合脊髓电刺激(SCS)疗法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缺血性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SCS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3例。其中SCS治疗组使用SCS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芒针联合SCS疗法治疗。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皮肤温差,多普勒血流控制仪检测踝肱指数(ABI),记录两组患者患肢冷感评分及麻木评分,记录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检测经皮氧分压(TcPO2),VAS、PSQI评估患者疼痛状况与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皮肤温差、踝肱指数均较高(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经皮氧分压、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SCS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SAS评分、PSQI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SCS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芒针联合SCS疗法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冷感及麻木情况,改善皮肤组织的氧供量及下肢微循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