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武连仲教授用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概括出针刺的理、法、方、穴、术,其创立的"通经止痛"针刺疗法在临床中疗效佳,武老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走窜针感的经穴为主穴,其配伍精确,组方严密,手法独特,可供临床参考。本文将武老运用"痛经止痛"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从"理、法、方、穴、术"方面做浅述。  相似文献   
2.
3.
武连仲教授潜心研究针灸经典,注重总结临床经验,熟谙经典,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将"酸、麻、重、胀"四种经典针感丰富为十四种,即:酸、麻、重、胀、痛、凉、热、窜、动、抽。在临床实践中,尤以"窜、动、抽"针感最为有效。窜动抽针感的作用体现在:通经导气,可以疏通肢体局部三阴三阳经经气;通导神气,即引导神的气机到肢体局部。武连仲教授使用"窜、动、抽"针感时强调辨证论治。此外,武连仲教授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知识,认识到具有"窜、动、抽"特点的穴位,大多为神经所过之处,利用腧穴的这种特性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效如桴鼓。不论哪种针感的出现,都是得气的表现,如凉感对应清泻,热感对应温补,窜感对应行散,抽感对应紧缩,凉感产生清泻作用,热感产生温补作用,窜感产生行散作用,抽感有紧缩作用,大大丰富了针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辨证思想、临床取穴及针刺手法上介绍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的经验。武教授运用独创的中风病"十辨法",强调辨神施治与辨证施治,辨证注重三阳经及肾经,选取手臂五针、四渎、胫前三针、足背三针、足内翻三针、照海、复溜及太溪穴;针刺治疗时有明确的手法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5.
《程原仲医案》六卷首载医论八篇,总述程氏临证心法,具体介绍临床各科治验216则,治验状况用汤剂间用针灸,并于书末附录各科验方56首。《程原仲医案》案前置论,案论结合,重视脉诊,精于辨证,疗效卓著是一部学验俱丰的医案上乘之作,有很强的临庆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武连仲教授重视审神,强调"治病先治神",根据神的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治法,并注重从整体论治。临床重视手法操作,应用治神针法治疗中风、痉挛性斜颈、失眠、疼痛、郁证等,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7.
《订正仲景伤寒论释义》又名《保寿经》,清代李缵文撰,全书不分卷。李缵文,吴门(令苏州)人,清代医家,生平不详。该书撰写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氏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_r一篇《保寿经针线拾遗》,再版。  相似文献   
8.
酯加催化量1,5,7-三氮二环[4.4.0]癸-5-烯于75℃反应12h,氨解生成酰胺,伯胺和仲胺同时存在,伯胺优先反应,14例收率60%~94%。  相似文献   
9.
10.
仲景理论博大精深,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之典范。本文就大黄廑虫丸证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