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9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549篇
耳鼻咽喉   199篇
儿科学   196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87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2447篇
内科学   1052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1704篇
特种医学   7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58篇
综合类   4828篇
预防医学   840篇
眼科学   1967篇
药学   1577篇
  9篇
中国医学   1331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958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160篇
  2006年   1119篇
  2005年   1090篇
  2004年   907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主要侵犯骨盆淋巴结及躯干骨,少有脑转移,更罕见转移至桥小脑角区,并以脑部症状首发的病 例。本文报道一前列腺癌罕见桥小脑角区转移病例,患者以头晕伴右侧耳鸣及右侧面瘫为首发症状,未诉前列腺疾 病史,术前颅脑 MRI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侧乙状窦后入路桥小 脑角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前列腺癌转移,后续行前列腺 MRI及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原发灶。患者后 续先后于泌尿外科及放疗科行内分泌及放射治疗,生存期至初发病后 18个月。本例患者无泌尿生殖系症状,且以听 面神经缺失症状为首发,与此部位高发的神经鞘瘤难以鉴别,极易误诊,较为特殊且罕见。  相似文献   
2.
《中华眼科杂志》2022,(6):457-459
5岁女童因出生后发现双眼视力差于2021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体检提示:双眼高度近视、双眼内斜视、水平震颤、双眼底高度近视改变, 追问病史后发现, 患儿出生后头颅枕部囊性肿物膨出, 查头颅CT提示:枕部颅板缺损伴脑膜膨出, 未作治疗, 目前枕部肿物已自行消退。考虑患儿的眼部表现及颅骨改变, 可能符合Knobloch综合征, 后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V4发现, 患儿为致病基因COL18A1的复合杂合变异, Knobloch综合征明确, 该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典型特征是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和枕部脑膨出, 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可能是未来应对Knobloch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4.
《湖南中医杂志》2020,(1):86-87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是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区受损后引起的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多继发于中脑、脑桥或小脑的出血、梗死、肿瘤或创伤性病变后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眼肌震颤、腭肌阵挛、复视、肢体阵挛或共济失调等[1]。目前西医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仅对症治疗。笔者治疗脑干出血继发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最初运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并逐步停用西药,最后单用针刺治疗,临床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韩红艳  崔书克  王文献  王柯柯  张驰  高辉 《时珍国医国药》2020,(1):256-256,F0003,F0004
目的运用fMRI技术研究针刺左侧支沟穴对健康人脑不同时间序列内低频振幅比率(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差异脑区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7个序列fMRI扫描:第1次纯静息态扫描(R1)、留针期间扫描(R2-R5)、拔针后扫描(R6-R7),并将R2~R7序列与R1序列fALFF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得出针刺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变化差异脑区。结果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差异脑区主要表现为:①右侧楔前叶在留针16min32s内及拔针后4min08s至8min16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②左侧额中回在留针8min16s内,右侧额中回在留针4min08s至12min24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右侧额下回在留针8min16s至16min32s内fALFF呈持续性增强正激活效应;③右侧旁中央小叶在留针4min08s内及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fALFF呈间隔性增强负激活效应;④双侧小脑后叶仅在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及拔针8min16s内fALFF呈较稳定增强正激活特征。结论结合上述激活脑区和支沟穴临床功效,推测右侧楔前叶、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旁中央小叶和双侧小脑后叶为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后随时间序列变化fALFF差异性激活脑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3次+必要时(3+PRN)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且未予治疗的湿性AMD患者8例8只眼,按照3+PRN治疗方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治疗,采用OCTA 6 mm×6 mm范围模式扫描黄斑区视网膜,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矫正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分型、CNV形态特征及变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结果 男性4例4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70.9±10.6)岁;3只眼为Ⅰ型CNV,5只眼为Ⅱ型CNV。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5(0.33,0.87)、0.35(0.24,0.84)、0.35(0.22,0.58)、0.26(0.10,0.58)logMAR,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T分别为(271.88±91.95)、(204.00±45.78)、(196.00±31.14)、(219.25±71.32)μm,其中,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44);ORVD分别为(41.38±2.77)%、(41.73±3.60)%、(42.53±1.95)%、(41.40±2.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VD分别为(64.38±2.24)%、(64.96±1.39)%、(64.16±1.39)%、(64.63±1.86)%,各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CRT(P=0.009, RR=0.457)和CCVD(P=0.001,RR=0.574)显著相关,与ORVD(P=0.093,RR=0.302)不相关。治疗前CNV形态特征,2只眼为团状,2只眼为线条样,2只眼为纠缠错乱状,1只眼为椭圆环形,1只眼为碎片样。治疗1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表现为CNV最大直径减小、断裂/破碎、周边毛细血管丢失、数量和密度下降、所在区域最大横截面积减小;1只眼CNV形态较前恶化,表现为CNV吻合成环、密度增加、最大血管直径增加。治疗3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1只眼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5只眼CNV趋于正常化,3只眼恶化。随访中未发现眼内感染或玻璃体内注射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利用OCTA技术观察CNV特征能够评估湿性AMD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可为湿性AMD患者的治疗与随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蛴螬对兔光损伤视网膜变性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性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蛴螬低剂量组、蛴螬中剂量组、蛴螬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动物,12只眼。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光损伤视网膜变性模型,在给药7d、14d每组分别处死3只兔子后取材做IL-1免疫组化检测,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积分光密度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蛴螬中、高剂量组的IL-1积分光密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蛴螬通过降低IL-1的表达,抑制细胞炎症因子来发挥保护视网膜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的1例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后视物模糊、重影好转,眼球活动正常;术后6 h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出血;肿瘤切除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2周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加肿瘤局部推量放疗,术后3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取病变组织活检,但对后续放化疗支持有限,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既是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剂量;神经内镜良好照明,成角优势,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在固定臂支撑下的双手操作、精细分离、可以安全、高效切除该区域肿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影像技术及研究的深入,脑白质变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脑白质变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却没有统一的定论,因此在治疗上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其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的总结,探讨中医"虚、瘀、痰"等病理因素在认知障碍的发病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脑白质变性的联系,提出"补肾益气、活血化瘀、化痰泄浊"治法,为脑白质变性的中医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