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26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3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内服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5例采用柴芩承气汤内服、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两组均辅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指标及血淀粉酶变化、症状评分变化、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CRP、TNF-α、IL-1、IL-8、血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ason评分、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T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禁食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假性囊肿、ARDS、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衰、败血症、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内服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能加快炎症消退,阻止全身炎症反应,抑制并发症发生,加快症状及体征缓解速度,提升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膜腠三焦遍布全身,广阔无垠,既是气津的通道又是病邪入出的途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要症状。笔者认为此次感染的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以寒湿疫居多,少数表现为湿热毒疫;病位多在肺脾肾三焦。本文主要论述寒湿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初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治则治法以通为用,宣邪、温化寒湿,佐以固肾祛邪,把住初期、中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温瘟相通,瘟疫病因多为热毒疫邪,表现为热证阳证,可按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分期论治,或治以吴又可、庞安时等的经方验方,这些因、机、证、治理论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道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或繁殖的部位,采用中医清热通下之法,使邪从肠道而出,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达原饮首见于明末吴又可所著的《瘟疫论》,主要用于邪在膜原,憎寒壮热,每日一至三发者。后世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减应用,认为凡脾胃失和,痰湿壅阻或湿热内蕴,内外、上下气机不畅的症状之一,均可应用,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理念,正如《瘟疫论》中所言"证有迟速轻重不等,药有多寡缓急之分,务在临时斟酌。所定分两,大略而已,不可执滞。目前被广泛用于不明原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059-1063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肝损伤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4只,各组再随机分为1、5、10 h 3个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仅翻动胰腺组织数次,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SA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1 h亚组在术后1 h,5 h亚组在术后1、5 h,10 h亚组在术后1、5、10 h,分别按10 m L·kg-1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观察组1 h亚组大鼠在术后1 h,5 h亚组大鼠在术后1、5 h,10 h亚组大鼠在术后1、5、10 h,分别按10 m L·kg-1给予1 000 g·L-1柴芩承气汤灌胃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观察组各亚组大鼠分别在末次灌胃后4 h麻醉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用于血清淀粉酶(AMS)检测;取胰腺组织和肝脏组织,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部分肝组织制备匀浆,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结果假手术组1、5、10 h亚组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清晰,腺泡小叶完整。模型组1 h亚组大鼠胰腺组织小叶间质水肿,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 h亚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进一步增加,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10 h亚组大鼠胰腺组织出现大面积腺泡细胞坏死。观察组1、5、10 h亚组大鼠胰腺损伤均明显减轻,仅见胰腺间质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坏死面积明显减少。假手术组1、5、10 h亚组大鼠肝细胞排列整齐,细胞质均匀,肝小叶及小叶中央静脉完整,轮廓清楚,肝细胞索网状纤维结构完整。模型组1、5 h亚组大鼠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索紊乱,肝窦变窄,肝细胞点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10 h亚组大鼠可见大片肝细胞坏死。观察组1、5、10 h亚组大鼠肝细胞的水肿、炎症反应均有所减轻,肝小叶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坏死。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1、5、10 h亚组大鼠血清AM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观察组1、5、10 h亚组大鼠血清AMS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1、5、10 h亚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观察组1、5、10 h亚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MPO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胰腺、肝脏损害,对大鼠SAP合并肝脏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博  高繁 《光明中医》2015,30(1):16-17
<正>温病有别于伤寒,并且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而完善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早在《难经·五十八难》就有提到温病,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病"。说明温病与广义的伤寒是隶属关系,温病与狭义的伤寒是外感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经过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才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到了清代就有了对温病病因病机的阐述。治法上与伤寒也大不相同。一般用辛寒清热,苦寒泻心,甘寒生津,咸寒滋阴,甘淡渗湿,芳谷化浊等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芩调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联合口服柴芩调肝胶囊;对照组60例,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12周,检测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生化指标 ALT、AST、P-CⅢ及 HA 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芩调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在改善肝脏炎症损伤,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