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6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9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016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3585篇
预防医学   109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831篇
  9篇
中国医学   831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118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894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辨识护理结合食物成分识别技术的膳食管理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膳食结构和身体成分方面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康复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2例,按照随机区组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识护理结合食物成分识别技术的膳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指导。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膳食结构和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MI、腰臀比均值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的水平(P < 0.05~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膳食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钠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纳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 < 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钠的摄入量较干预前增加,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钠的摄入量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食物种类摄入过量和不足的占比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奶类、蛋类、水果类和蔬菜类摄入量充足占比高于干预前(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蔬菜摄入充足占比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将中医体质辨识护理和食物成分识别技术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膳食干预中可以很好地改善病人膳食结构和身体成分,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调节哮喘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变化情况。方法:招募1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电针前、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的静息态fMRI脑影像。分析2组局部一致性(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哮喘患者电针前、后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结果:①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左侧脑岛ReHo值升高(P<0.001)。②以左侧脑岛为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电针前哮喘组左侧脑岛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双侧扣带回中部、右侧颞上回/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均P<0.001)。③与电针前相比,电针后哮喘组左侧脑岛与双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降低(均P<0.001)。结论:哮喘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脑岛局部脑功能活动及其与感觉运动、认知执行脑功能网络出现异常,电针可调节左侧脑岛与感觉运动及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这为探讨电针治疗哮喘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简易智能心率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对血压控制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收的90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随机固定某时段监测,观察组采用简易智能心率血压监测仪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心率改变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夜血压水平变化异常率及晨峰出现率。比较两组患者对于血压检查的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全天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与全天血压总负荷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日夜水平变化异常分型中非杓型较对照组低,而晨峰出现概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于血压检查的满意度及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简易智能心率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监测能够更好地发现血压异常状况,指导临床调整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病区低值耗材管理效率。方法 医院联合第三方共同研发病区智能柜系统,与医院物流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连接,第三方配送、以单体称重和定数包扫码方式完成低值耗材的取用。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采用智能柜系统管理后,病区低值耗材管理时间、耗材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智能柜系统管理前(均P<0.01),病区耗材零库存。结论 基于病区智能柜系统的低值耗材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耗材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及肿胀评分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及缓激肽(BK)含量。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SHS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肢体FMA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GRP、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SP及BK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智能存储柜(ADCs)研究前沿及热点,探讨智能药柜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分别获得201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已发表的ADCs在医疗单元应用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文献,统计文献来源、文献年代、国家及地区,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对作者分布、文献统计与学科分布等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文献112篇,中文47篇,英文65篇,研究内容主要以药品管理、用药安全、流程优化、提升效率为主。结论我国应用于ADCs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相比略显单一;研究者可从经济学角度对设备投入与产出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及人与ADCs的配置比等方向展开研究;医疗机构借鉴ISMP定期更新操作规范的方法,有助于完善ADCs的标准化操作与提升ADCs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临诊,查阅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中医对该病理论渊源及治疗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等方面总结方教授临床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 [结果] 方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不利,针灸治疗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腹背同治,以推动膀胱气化,通调水道,通利小便。所举验案为笔者临床跟诊过程中所见的术后尿潴留患者,方教授运用骶部电针强刺激结合腹部重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方教授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卓著,值得深入研究、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 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 利用移动终端, 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 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 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 总计服务168万人次, 患者填写率达60%, 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 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