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035篇
  免费   16827篇
  国内免费   7401篇
耳鼻咽喉   3496篇
儿科学   2428篇
妇产科学   4216篇
基础医学   8620篇
口腔科学   4342篇
临床医学   84065篇
内科学   32290篇
皮肤病学   1451篇
神经病学   7375篇
特种医学   14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1篇
外科学   52962篇
综合类   151326篇
预防医学   31495篇
眼科学   12050篇
药学   64046篇
  615篇
中国医学   32276篇
肿瘤学   7903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012篇
  2022年   6068篇
  2021年   7384篇
  2020年   11518篇
  2019年   11731篇
  2018年   4236篇
  2017年   10171篇
  2016年   10528篇
  2015年   12621篇
  2014年   25658篇
  2013年   24840篇
  2012年   31413篇
  2011年   33778篇
  2010年   31824篇
  2009年   30239篇
  2008年   34602篇
  2007年   31925篇
  2006年   27851篇
  2005年   32052篇
  2004年   23753篇
  2003年   21838篇
  2002年   16862篇
  2001年   13920篇
  2000年   10118篇
  1999年   8058篇
  1998年   6484篇
  1997年   5938篇
  1996年   5268篇
  1995年   4637篇
  1994年   3758篇
  1993年   2299篇
  1992年   1946篇
  1991年   1753篇
  1990年   1306篇
  1989年   1349篇
  1988年   385篇
  1987年   374篇
  1986年   248篇
  1985年   145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析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共纳入病例54例,以随机法分组,即常规组(n=27)和观察组(n=27),常规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2000~8000Hz频率听力提高值与常规组比(P<0.05)。结论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4DCT(four-dimensional CT)动态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ction,ETD)患者Valsava动作时的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ETD患者15例,无中耳疾病的志愿者15名。使用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和咽鼓管评分量表-7(the Eustachian tube score-7,ETS-7)等方法对所有对象咽鼓管功能做初步评价。嘱患者做Valsava动作,行ADCT动态扫描,记录ET开放过程,重建图像。测量ET数值,判断阻塞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可观察到ET全长,ET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ETD组ET长度和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4.41±2.21)mm vs(40.60±2.20)mm,P<0.01;(168.73±4.66)mm vs(162.88±5.44)mm,P <0.01],前鼓室部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5±0.8)mm vs(5.3±1.1)mm,P <0.001]。结论 ET长度越长、角度越大,越容易发生ETD。ADCT动态扫描可准确评估ETD患者ET阻塞部位,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应证具有指导意义,辐射剂量低,可作为ET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 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 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 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 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均行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扫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以引产胎儿解剖结果及出生胎儿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入组胎儿共3415例,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切面显示率分别为99.03%、90.04%、91.01%、92.97%、87.99%、87.20%、90.83%;尸检及随访确诊心脏畸形胎儿共84例,多切面连续扫查及四腔心切面分别诊断82例、71例,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99.97%、99.88%、98.78%、99.90%,四腔心切面诊断分别为80.95%、99.01%、98.56%、95.77%、99.51%,多切面连续扫查敏感度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P<0.05)。结论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心脏畸形胎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妊娠期孕妇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分析。方法选取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妊娠期孕妇常规心电图200例,根据早、中、晚不同孕周进行分组,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观察心电图改变。严格筛选心电图改变符合类肺栓塞。结果200例孕妇,早期妊娠组有0例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0%),中期妊娠组有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3例(4.7%),晚期妊娠组有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14例(16.2%)。分娩后1周内复查心电图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大多自行恢复。结论随孕周进程,类肺栓塞心电图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加强对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孕妇的观察,尤其是对于孕晚期类肺栓塞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观察,随诊复查,防止出现病理性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治预防及临产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2种心电图对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90%)高于较常规心电图(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单发、成对性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单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房性早搏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对比,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可检出多种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间歇充气压(IPC)缩泵+踝泵运动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一2020年8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接收的104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基于常规组加用间歇充气压缩泵+踝泵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7 d LE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干预7 d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股静脉血流指标[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结果:术后3 d、7 d实验组LEDVT发生率均为1.92%(1/52),低于常规组的15.38%(8/52)、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8.235,P<0.05).干预7 d实验组BF、Va、Vp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1、76.448、10.090,P<0.05).干预7 d实验组D-D低于常规组,APTT、PT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5、3.953、3.172,P<0.05).干预7 d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3、15.252,P<0.05).结论:IPC缩泵+踝泵运动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可降低LEDVT发生率,改善股静脉血流状况,调节凝血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上子宫切除术为妇科常见手术,包括开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临床书写手术名称与ICD手术编码有所区别,并不能完全反应出编码所需的要素。编码时容易错编和漏编。根据ICD-9-CM-3手术分类规则,子宫切除术的手术编码以手术入路、术式、手术切除范围等方面为轴心进行分类,分别为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68.3、经腹子宫全部切除术68.4、经阴道子宫切除术68.5、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68.6和经阴道根治性子宫切除术68.7等术式。实际工作中,编码员应准确掌握手术编码的分类轴心,应结合不同案例分析,阅读手术记录明确了手术的入路、术式、手术切除范围等相关信息,尤其是手术的切除范围、是否伴有临近器官的切除和是否伴有淋巴结的清扫等,从而提高子宫切除术编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