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800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1415篇
  12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以及对智力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中选取74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智力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智力评分明显较高,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对患儿的智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实际临床小儿癫痫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对偏头痛患者疼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都能达到有效控制,临床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实施三种血液净化对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尿毒症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 30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毒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 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肌酐、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较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 透析滤过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异常等表现发生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形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 水平,且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LEV)和苯妥英(PHT)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对比LEV和PHT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C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1 434名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LEV组CSE的控制率高于PHT组(RR=1.12,95% CI:1.00~1.24,P=0.05);24 h内癫痫复发率(RR=0.82,95% CI:0.22~3.11,P=0.77)和需要进一步抗癫痫药物治疗率(RR=0.97,95% CI:0.64~1.45,P=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 CI:0.55~1.09,P=0.15)。结论 LEV治疗儿童CSE的有效性优于PHT,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行索利那新+坦索罗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4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索利那新+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炎症介质及尿流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24 h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尿流量、平均尿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联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确保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使用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研究1组40例予以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研究2组41例予以坦索罗辛治疗,研究3组39例予以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情况、肾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情况、肾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2组两组排出时间、结石排出情况、肾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1组、研究2组两组排出时间、结石排出情况、肾绞痛发作情况均与研究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和坦索罗辛联合使用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可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利于结石排出,降低肾绞痛发作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脑电图(EEG)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49例,数字标号,简单随机法分组,行单盲、前瞻性对照实验(RCT),观察组(25例)给予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对照组(24例)单用奥卡西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CD4~+),EEG,认知功能变化,观察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6 w后IgA、IgM、IgG、CD4~+均明显降低,CD3~+明显升高,FIQ、PIQ、VIQ等认知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IgA、IgM、IgG、CD4~+、CD3~+及FIQ、PIQ、VIQ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痫样放电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18/2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减少癫痫发作频次,控制EEG损害,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免疫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8.
洪雨 《北方药学》2020,(4):120-121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茴拉西坦片,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各46例。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骨密度(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IQ、PIQ、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左乙拉西坦组患者VIQ评分(101.2±3.1)分、PIQ评分(108.1±2.3)分、FIQ评分(105.2±1.8)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95.1±2.8)、(94.1±2.0)、(93.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患者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左乙拉西坦更能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骨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时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其引发的机制与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 024例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癫痫患者(年龄≤70岁)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入院情况、诊断资料、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的血液浓度、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及相关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尤其对施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的不良反应进行具体分析。结果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1 024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出现不良反应数量居前3的分别为神经系统34例(57.6%)、内分泌系统15例(25.4%)、皮肤过敏反应6例(10.2%)、其他罕见不良反应(大小便失禁,肝中毒)4例(6.8%)。采取剂量调整、换药、停药及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在上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儿童仅占3.4%;中老年人群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5.6%及39.0%。结论中老年人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神经系统病变是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