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楝子肝毒性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川楝子的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潜在毒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肝脏损伤相关的靶点,将毒性成分预测靶点与肝脏损伤靶点取交集靶点,获得毒性成分肝脏潜在作用靶点,再利用软件Cytoscape 3.8.2版进行毒性成分–预测靶点、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的构建,采用AutoDock 1.5.6版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示例。结果 筛选得到6个川楝子潜在毒性化合物,分别是toosandanin、meliasenin B、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butenolide、5-hydxoymethylfurfural,与肝脏损伤共同作用靶点103个。GO和KEGG结果显示,川楝子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酶激活的正向调控等过程引起肝脏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楝子中toosandanin、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川楝子致肝毒成分、机制、靶点、通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对川楝子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效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静生教授认为药对是处方用药之主干,排兵布阵之良将,组成虽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基本特点,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在药物配伍中占重要位置;准确辨证是合理选用药对基础,"对药作用即辨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治疗冠心病张师常用远志-石菖蒲-心虚夹痰、心窍蒙闭;佛手-香橼-气滞心痛、胸闷短气;延胡索-川楝子-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菊花-羌活-心气不足、心阴亏损、气滞血瘀;太子参-麦冬-气阴两虚。张师指出合理应用药对可减少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和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使药力增强,或减轻、消除毒副作用,或纠正偏烈之性、抑其所短、专其所长,或相互作用产生与原药各不相同的特殊效果、扩大治疗范围,功用胜于单味药,也绝不是二味药物简单随机组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色彩色差计的川楝子炮制前后含量和颜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采用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控温炒药机炒制川楝子,比较川楝子炒焦前后川楝素的含量变化及药材颜色变化.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炒焦前后药材颜色变化;采用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甲醇-水(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7 nm,测定川楝素.结果:川楝素平均回收率为10...  相似文献   
4.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长期从事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在使用中药治疗肝癌方面独具特色.何老倡导治疗肿瘤的原则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1,2].现就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之间门诊的79例初诊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何老临床诊治肝癌的辨证思想,以及"随症治之"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变化进行探讨,以求对何老的辨治肝癌的经验进行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5.
6.
上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之一,发病率19.8%,一旦发生此症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72.2%,大部分(91.8%)发生在脑出血1周内。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8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5例。通过临床观察,呃逆是上消化道出血前趋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古医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川楝子用量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6~20g,常用剂量为3~15g,丸散剂临床用量多为0.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肝理气解郁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结节等妇科疾病,为6~10g;疏肝泄热、理气止痛治疗湿疹、带状疱疹、睾丸肿痛、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为3~15g.根据疾病、证型和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肝理气解郁常配伍柴胡、香附、郁金、佛手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常配伍延胡索、生地黄、黄芩、当归等.因此,川楝子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  相似文献   
8.
白芍干燥根中提取的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抗炎止痛、保肝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确切疗效,可减轻川楝子、制川乌、雷公藤、马钱子、细辛等产生的不良反应。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白芍与上述中药配伍减毒的作用规律做初步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3味中药对前列腺主要致病菌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土茯苓、川楝子、败酱草3味中药对前列腺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水提法制备3味中药原液,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中药对8种90株前列腺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对于川楝子,大肠埃希氏菌(20/21)、金黄色葡萄球菌(24/27)的MIC≤3.13mg/mL,淋病奈瑟氏菌(2/2)的MIC≤0.39mg/mL,其他菌株多大于25.00mg/mL;对于土茯苓,大肠埃希氏菌(18/21)、表皮葡萄球菌(17/22)的MIC≤3.13mg/mL,肺炎克雷伯氏菌(4/5)、淋病奈瑟氏菌(2/2)的MIC≤0.78mg/mL,其他菌株多大于25.00mg/mL;对于败酱草,金黄色葡萄球菌(13/27)、表皮葡萄球菌(18/22)的MIC≤3.13mg/mL,普通变形杆菌(2/2)、淋病奈瑟氏菌(2/2)的MIC≤0.78mg/mL,其他菌株多大于12.50mg/mL。结论:川楝子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土茯苓对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熊印华  刘晓杰  王新堂  杨莉  王峥涛 《中草药》2017,48(15):3104-3109
目的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角度评价川楝子(TF)水提醇沉物和川楝子+延胡索(TF+CR)水提醇沉物的小鼠肝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对照组、TF组和TF+CR组小鼠血清中15种游离脂肪酸和酯化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小鼠给药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血清脂肪酸定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表明TF给药后小鼠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而具有保肝作用的CR可逆转这种偏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棕榈油酸、十八碳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对表征TF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可作为评价TF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结论 TF肝毒性与脂肪酸的代谢轮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