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860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9篇
  2篇
中国医学   22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贴敷疗法对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合并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穴位疗法及穴位中药敷贴法。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为73. 33%,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3 d、5 d、7 d后的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 67±0. 76)分、(1. 53±0. 51)分、(0. 40±0. 49)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1);研究组不良作用发生率为3. 33%,低于对照组2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贴方案操作简便,疗效快,副作用小,经济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可显著改善中风后患者的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巧治呃逆     
呃逆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现象,是因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正常人在饱餐、精神过度紧张、过度抽烟喝酒、突然变化体位等后均可发生。现介绍两种治疗呃逆的方法,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呃逆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病人的饮食、呼吸、休息,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本人自1997年以来,应用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7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四逆散新用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雅平 《山西中医》2005,21(2):19-19
胡某,女,38岁,1993年2月3日初诊。呃逆2年,经治有减,抑郁加重,频频而发。近半月呃逆复作。刻诊:呃逆不断,声高,难以自制,伴胸中灼闷,偶痛如刺,叹息不已,精神疲惫,胃脘胀满,纳呆,便秘。舌质紫暗、尖红赤、苔薄,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治宜理气活血,疏肝和胃,降逆止呃。方用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枳实、川楝子、郁金、大黄各10g,白芍、丹参各30g,香附、川牛膝各15g,桔梗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9剂,呃逆未作,精神好转。余症亦除。  相似文献   
9.
2005年~2007年,在我院进行完心脏病手术后的患者中,发生8例术后顽固性病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5±20岁,5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进行换瓣手术,3例为冠心病搭桥手术,均在术后1~3天中出现呃逆症状,当麻醉药物镇静状态下呃逆消失。当镇静药物失效后,呃逆即刻出现,频率较高。治疗:当患者处于呃逆状态时,取645-2注射液2ml双侧内关穴注射,每侧1ml。内关穴取法: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直刺深度半寸,刺入半寸后,观察患者有无异样感觉,如无感觉可改变针刺方向,直至有此感觉,回抽无血液吸入后注射药物,双侧同。注射1~2小时左右患者呃逆消失。其中有3…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穴位按压法治疗呃逆20例,经观察均取效迅速,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