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10篇
  免费   1492篇
  国内免费   802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834篇
妇产科学   495篇
基础医学   1292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5267篇
内科学   5656篇
皮肤病学   858篇
神经病学   1471篇
特种医学   9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4篇
外科学   2167篇
综合类   13650篇
预防医学   6399篇
眼科学   775篇
药学   4993篇
  20篇
中国医学   4324篇
肿瘤学   68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73篇
  2015年   776篇
  2014年   1744篇
  2013年   1603篇
  2012年   2219篇
  2011年   2452篇
  2010年   2378篇
  2009年   2462篇
  2008年   4474篇
  2007年   3820篇
  2006年   3363篇
  2005年   4316篇
  2004年   3991篇
  2003年   3614篇
  2002年   2750篇
  2001年   1749篇
  2000年   1248篇
  1999年   707篇
  1998年   610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25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年龄分别在55岁以下和65岁以下,B组54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年龄分别在55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临床特点以及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其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比例明显更低,单支病变比例明显更低,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明显更高,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更高(P<0.05),组间左主干病变比例和左前降支病变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轻度病变比例明显更低,重度病变比例明显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家族史比例明显更低,高血脂比例明显更高,吸烟比例明显更低,HDL-C水平明显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家族史、高血脂、吸烟以及HDL-C(P<0.05)。结论不同发病年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家族史、高血脂、吸烟以及HDL-C是其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2.
瘙痒是多数原发性皮肤疾病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银屑病患者瘙痒发生率较高,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清楚。银屑病皮肤瘙痒的发生、发展源于神经、免疫、内分泌和血管系统等的共同参与。本文对银屑病瘙痒发病机制中涉及的相关介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瘙痒症状的认识以及进一步研究缓解瘙痒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节律观与中医“天人一体”观相契合,生物钟节律紊乱可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生物钟节律系统包括中枢生物钟节律系统与外周生物节律系统两大系统,分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之相应,择时疗法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节律变化而选择相应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的一种时间医学治疗方法。临床上许多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物钟节律具有预防和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现代生物钟节律的生理及病理机理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生物钟节律系统紊乱在促前列腺癌中医主证形成过程中的发生机理,进而探讨择时治疗策略在不同类型前列腺癌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对前列腺癌的防治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肿瘤防控是当今世界性一大难题,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即将突破400万。近年来,我国肿瘤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的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很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肿瘤发病的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是内外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在外邪作用于人体之初,及时辨证施治,防止伏邪入里发生传变,将大大减少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外邪理论与肿瘤的发病机制亟待进一步探究。在中国知网(CNKI),Public 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以外感、邪气、中医、肿瘤、发病机制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本文共纳入67篇中英文文献为参考,对外邪理论与肿瘤发病机制进行全面探讨。强调了外邪在肿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医药在早期防治肿瘤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外邪如风邪、寒邪、湿邪、火邪、从口鼻皮表而入的邪气等因素,使得肿瘤的发生更具复杂性。中医药可以在肿瘤发展早期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干预,可大大提高防病抗肿瘤的目的,减少肿瘤的发生、发展、传变,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精准、更具靶向性,不至使肿瘤的治疗错失良机,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7.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FGID),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多因“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目前,FD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肠互动异常、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动力不足、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异常、心理精神因素等。随着罗马Ⅳ标准的颁布,十二指肠的作用在FD的发病中日益凸显。十二指肠高敏性、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及十二指肠黏膜低度炎症等在FD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可能是治疗FD的新靶点。本文综述FD发病中十二指肠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为FD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产生的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子宫腺肌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但因其病因尚不明确,缺乏敏感特异的诊断办法,且治疗手段有限,导致了目前亟需对发病机制、特征性诊断、针对性治疗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非人类特有,故有可选择的实验动物,且多种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与人类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相似性,有利于开展机制方面的研究。就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