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3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322篇
内科学   355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4523篇
预防医学   604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2304篇
  7篇
中国医学   14304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1280篇
  2013年   1117篇
  2012年   1291篇
  2011年   1377篇
  2010年   1226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112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53篇
  2005年   992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1067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865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591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547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小玲 《智慧健康》2022,(15):88-90
目的 研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减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FD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分、面神经功能标准分级(H-B)分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从细胞因子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收集人参败毒散中活性化合物,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收集细胞因子风暴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药材-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的互作网络、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人参败毒散"药材-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种药材,211个活性成分和151个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发现人参败毒散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治疗COVID-19的靶点可能包含STAT3、MAPK1、NFκB1、PIK3CA、MAPK3、TNF、CXCR4、VEGFA、IL-6、IL-2等。GO功能分析发现上述靶点在生物功能方面涉及趋化性、类固醇代谢过程等;在分子功能方面涉及血红素结合、铁离子结合、氧结合等;在细胞组成方面涉及细胞表面、细胞膜等。KEGG通路富集发现上述靶点参与查加斯病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的调控。结论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调节趋化性细胞因子,增加血氧饱和度,抑制STAT、MAPK、NFκB、PIK3K、IL-6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黏膜病变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病变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