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8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20/22)显著高于对照组(68.18%,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溏泄、腹胀不适、胃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2018年的统计,已有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1]。近年来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为介入治疗,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冠心病的病死率。但对于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行PCI术后仍存在"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中医治疗仍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方式。笔者(第一作者)导师袁宏伟师从田芬兰、杜武勋教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载,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眩晕,可单独出现或伴复视、视觉模糊和局灶性神经缺陷等症状[1]。西医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微循环等药物为主,降低外周血循环阻力,改善症状,长期应用耐受性降低,易反复发作。而中医学对VBI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2]。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在于风、火、痰、瘀、虚,且往往虚实夹杂。笔者通过自拟柴葛升阳活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肿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痞坚之处,必有伏阳”与癌性发热有着重大的关联性,即积聚病是因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结聚于局部而成,有形之瘤体阻滞无形之气机升降,必将郁闭阳气而生邪热,外越而发热,符合“有诸内,必形于外”。在论及治疗时应顺畅气机、宣散火热,益气升阳解郁以治本,散火清热利导以治标,临证结合李东垣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理论,拟用升阳散火法辨治癌性发热,经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伏阳”辨治,可进一步丰富癌性发热的中医病机学说,为临证辨治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6):520-521
升阳益胃汤多用于脾肺虚弱,脾阳不升,痰湿内蕴证。苗青主任医师非常重视培土生金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将该治法应用于肺脾同病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苗老师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症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潘立群教授以升阳举陷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并发症,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手术所伤,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患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之证亦常见,以脾胃虚弱为本,外感六淫、饮食情志所伤为标。脾虚气陷、脾失健运是致病关键,治疗以升阳举陷为立法之本,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从而升发脾阳,使脾胃升降协调,脾运得复,腹泻即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