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基于虚拟现实(VR)的视觉训练对集合不足受试者视功能与主观问卷的影响以及长期疗效的观察。 方法 研究共纳入集合不足受试者36例,将受试者随机分入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组(VR组)及传统训练组(OBVAT组)。训练时长为每周1 h,共12周。在训练前、训练第6周、训练第12周及训练结束后6个月完成双眼视功能参数及主观问卷调查(CISS)。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包括VR组与OBVAT组)进行视觉训练12周后,CISS得分降低、集合近点减小、正融像性聚散范围值增加,视近外隐斜减小(P<0.001)。VR组与OBVAT组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的视功能参数与训练12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R组与OBVAT组之间各项参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集合不足受试者的主观症状与视功能参数,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仍可维持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方法存在噪声干扰、准确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ICA与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相结合的算法,采用人脸视频进行心率检测。用摄像头采集人脸视频,并从视频中提取R、G、B通道源信号,即皮肤颜色变化信号,分别求出RGB这3个颜色通道的像素平均值;然后利用 FastICA对RGB这3组像素平均值进行解混,得到3组独立源信号,再用ICEEMDAN将其中一组独立源信号进行模态分解,并选取合适频段内的固有模式函数(IMF)估计心率的信号,最后用频谱分析计算得到心率。设计实验对8名人员进行了人脸视频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多参数监护仪测量结果的平均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 beat/min,因此基于FastICA与ICEEMDAN的人脸视频心率检测对人体心率检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黄芪与板蓝根2种根类药材醇沉絮体的分形维数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黄芪、板蓝根的水提醇沉絮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津算法对醇沉絮体原始显微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运用周长-面积法分别考察沉淀絮体取样体积、稀释倍数、图像放大倍数及图像采集位点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黄芪与板蓝根醇沉絮体均具有分形特征;确定这2个醇沉絮体取样体积在600~800μL,样品稀释至5~20倍,显微图像放大200倍或400倍,选取4个图像采集位点时,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醇沉絮体分形维数。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为根类药材醇沉絮体的分形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正常血压成人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从分子水平探讨EH的发病机制,为研究EH提供新思路。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下载包含5份EH患者和5份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血浆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GSE76845(为了降低个体差异,每三个人的血浆混合为一份样本),使用R语言包寻找差异基因,进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使用miRcode、miRDB、miR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向微小RNA(miRNA)和mRNA并构建内源竞争RNA(ceRNA)调控网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共筛选出191个差异lncRNA(90个上调、101个下调)和1 187个差异mRNA(533个上调、654个下调),GSEA分析得到泛醌和其他萜烯类醌的生物合成,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作用,脂肪酸代谢和甾体激素生物合成等17条通路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构建了包含150个节点和488个交互对的ceRNA网络。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H,为EH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退一缩术式对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和术后回退程度。

方法:对45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由同一术者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检查术后1d,2wk的斜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5例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术后1d,视远平均过矫8.27±7.17PD,视近平均过矫2.40±8.86PD,术后2wk视远平均欠矫1.18±6.98PD,视近平均欠矫4.36±7.83PD。术后2wk内,视远平均回退9.45±6.40PD,视近平均回退6.77±7.92PD。视远及视近回退呈正相关。术后2wk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异(3.18±5.60PD)较术前(7.65±6.55PD)明显减小,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适合一退一缩术式,适当加大内直肌手术量可减少术后远近斜视度的差异,且不改变患者内外直肌的张力状态。术后视远视近回退呈同步状态,视远约回退10PD,术后近期过矫10PD可有利于远期正位。  相似文献   

6.
7.
王誉蓉  方辉 《山东医药》2022,62(2):85-88
肾素原受体(PRR)是水盐代谢、血压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调节因子.PRR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复杂多样,不仅可与肾素及肾素原结合,促使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Ⅰ、Ⅱ转化,还能激活细胞内非血管紧张素Ⅱ依赖性信号途径,在介导某些病理效应如肾脏炎症纤维化等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RR不仅能够通过调节上皮钠通道来调控肾脏钠平衡,还参与调节水通道蛋白(AQP)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2型受体(V2R),调控肾脏集合管水重吸收功能,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PRR的作用十分广泛,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深入研究PRR的功能有助于寻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术式治疗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诊断的患者158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其中单眼外直肌后徙术组44例,单眼内直肌缩短术组63例,单眼少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组5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术后远期正位率的比较:单眼少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组,术后正位率优于单眼外直肌后徙组,χ~2=15.5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单眼内直肌缩短术组,χ~2=13.06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比较:单眼少量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组,术后视功能恢复优于单眼外直肌后徙组,χ~2=9.633,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于单眼内直肌缩短术组,χ~2=10.270,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度数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患者手术宜选择单眼少量外直肌退后联合内直肌缩短,有助于改善集合功能,稳定眼位。可以作为治疗小度数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黄茜  钟跃思  蔡满航 《新医学》2021,52(4):255-25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特征,并探讨视网膜血管参数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和眼底检查作为肝硬化筛查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和93名同期体检健康人员分别设为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使用眼底照相机和自动化图像分析系统对入组个体进行眼底图像采集和视网膜血管参数测量,包括视网膜血管管径、血管弯曲度、血管分支夹角和血管分形维数。比较2组各视网膜血管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视网膜参数单独和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具有更宽的视网膜血管管径、更大的血管分支夹角和更小的血管分形维数(P均< 0.05)。视网膜血管管径、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95%CI 0.820 ~ 0.919)、0.780(95%CI 0.713 ~ 0.847)和0.901(95%CI 0.860 ~ 0.942)。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发生了明显改变。视网膜血管管径和血管分形维数对肝硬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佳,两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眼底检查或可为肝硬化的便捷筛查和无创诊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缩短手术与内直肌斜向缩短术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单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缩短手术组(A组,16例)、单眼内直肌斜向缩短术组(B组,9例)和双眼内直肌斜向缩短术组(C组,11例)。A组中外直肌按照看远斜视度数后徙,内直肌按照看近斜视度数缩短。B组和C组中内直肌肌止端上端按照看远斜视度数缩短,肌止端下端按照看近斜视度数缩短。术后正位的评价标准为看远斜视度在±10 △ 以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访期末,A组正位占比为14/16例,显著高于B组(2/9例)和C组(4/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组看近和看远斜视度均小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间手术后看近和看远斜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缩短手术中外直肌按照看远斜视度数后徙,内直肌按照看近斜视度数缩短设计术式,可以有效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优于内直肌斜向缩短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