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60篇
  免费   10905篇
  国内免费   11854篇
耳鼻咽喉   1604篇
儿科学   3360篇
妇产科学   1861篇
基础医学   16979篇
口腔科学   2018篇
临床医学   25777篇
内科学   22868篇
皮肤病学   1824篇
神经病学   5040篇
特种医学   39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4篇
外科学   9240篇
综合类   54837篇
预防医学   14893篇
眼科学   1707篇
药学   19159篇
  109篇
中国医学   7981篇
肿瘤学   1256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954篇
  2022年   2830篇
  2021年   2994篇
  2020年   4034篇
  2019年   4349篇
  2018年   1993篇
  2017年   3574篇
  2016年   3852篇
  2015年   4333篇
  2014年   6708篇
  2013年   7107篇
  2012年   9803篇
  2011年   11450篇
  2010年   10999篇
  2009年   11524篇
  2008年   12725篇
  2007年   12246篇
  2006年   11860篇
  2005年   12711篇
  2004年   11056篇
  2003年   10012篇
  2002年   8276篇
  2001年   7306篇
  2000年   5854篇
  1999年   5018篇
  1998年   4403篇
  1997年   3499篇
  1996年   2901篇
  1995年   2541篇
  1994年   1825篇
  1993年   1221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868篇
  1990年   716篇
  1989年   719篇
  1988年   274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元近端小管细胞具有多种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在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近端小管细胞中主要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体、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主要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磺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肾脏转运体和/或代谢酶介导药物相互作用(DDIs)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转运体和代谢酶存在密切协作关系,在肾脏也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现象(包括转运-转运相互作用,代谢-代谢相互作用和转运-代谢相互作用),其显著影响药物肾脏处置、临床疗效和肾毒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药动学、DDIs和肾毒性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阐明肾脏转运-代谢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肾脏处置和DDIs,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无乳链球菌的耐药状况,分析不同标本来源的无乳链球菌的药敏结果及1株无乳链球菌对利奈唑胺不敏感的机制。方法 定点收集全国各个医院147株无乳链球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药敏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协会(CLSI)或欧洲药敏委员会(EUCAST)2021标准判定细菌敏感率、耐药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序列比对分析利奈唑胺不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结果 无乳链球菌对多数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尿标本来源菌株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略高于生殖道标本来源菌株。在147株无乳链球菌株中,利奈唑胺MIC50与MIC90均为1 mg·L-1,发现1株无乳链球菌利奈唑胺MIC值为8 mg·L-1,对利奈唑胺不敏感。该菌株poxtA、cfr、cfr(B)、cfr(C)阴性,未检出核糖体L蛋白突变,但携带optrA基因和23SrRNA V结构区突变。结论 从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分析某三级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 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3月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神经外科分离的11株医院感染CRAB菌株,通过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应用 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 CGE)ResFinder 4. 0软件分析其耐药基因型,并应用MORPHEUS在线制作 热图,应用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FDB)VFanalyzer软件筛选毒力因子,应用MLST软件检测菌 株的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CSI Phylogeny 1. 4软件及FigTree v1. 4. 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tree, MLT)以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株CR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均呈现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左氧 氟沙星耐药的菌株株数较少。11株CRAB共检测出18种耐药基因,11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66,β-内酰 胺酶耐药基因以blaTEM-1D和blaADC-25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多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及抗菌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11株CRAB均携 带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膜孔蛋白、脂多糖、生物膜、外排泵、磷脂酶和效应蛋白等,如OmpA、Lps、Csu、Pga、Ade、Plc、 Bas、Bau、Ent、Hem、Aba、Bfm、Pbp和Kat等。11株CRAB均为ST2-K22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组内同源性关系相近,存 在院内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院CRAB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复杂多样,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存在1种优势克隆株,该克隆株有医 院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上调基因(URG)11及其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URG1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URG1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URG1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高表达,相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相对表达量为2.3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RG1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χ2分别=0.44、1.57、0.93,P均>0.05),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χ2=4.46,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URG1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提示URG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可能起癌基因作用,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0%和43.16%[1]。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基本病变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平滑肌增殖迁移、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形成。后期的斑块结构复杂、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易引起急性临床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湖北省恩施州不同硒含量地区初中生的近视情况,分析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以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2020-09/2021-09富硒(土壤硒含量≥1.28mg/kg)及缺硒(土壤硒含量<1.28mg/kg)地区初中1~3年级学生共600名,各年级学生100名。检测血硒和发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浓度和近视情况。

结果:近视组学生244名(40.7%)血硒含量为75.14±11.16μg/L,发硒含量为0.51±0.01μg/g,非近视组学生356名(59.3%)血硒含量为110.24±12.14μg/L,发硒含量为0.68±0.02μg/g,两组血硒和发硒含量均有差异(均P<0.01)。低硒地区300名学生血硒含量为76.74±11.25μg/L,发硒含量为0.45±0.01μg/g,近视人数154名(51.3%); 富硒地区300名学生血硒含量为102.31±10.26μg/L,发硒含量为0.71±0.02μg/g,近视人数90名(30.0%),与低硒地区学生比较,富硒地区学生血硒和发硒含量明显较高,近视发病率明显减少(均P<0.01)。富硒地区学生的GSH-Px活力含量为114.65±12.12U/L,低硒地区为75.34±13.20U/L(Z=37.994,P<0.01)。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发病率负相关(r=-0.542、-0.621,P<0.05)。

结论:恩施地区初中生血硒和发硒含量与近视的发生显著相关,有可能为临床上防治近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刺五加三萜皂苷是我国传统中药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癌、抗疲劳、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但由于刺五加自然资源缺乏,难以满足对三萜皂苷的需求,急需寻求可持续资源利用新模式。目前,生物合成已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的重要途径,为此,探寻出刺五加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文通过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预测并克隆了刺五加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EsOSC5,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获得代谢产物;利用GC-MS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并确定EsOSC5基因功能。结果 挖掘并克隆出片段大小为2286 bp的EsOSC5基因;EsOSC5基因转化烟草的瞬时表达实验及GC-MS次生代谢产物检测数据表明,β-香树脂醇为该基因的代谢产物。结论 EsOSC5基因可促进刺五加β-香树脂醇(三萜皂苷前体)的合成积累,该基因为刺五加β-香树脂醇合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