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河泉 《河南中医》2005,25(12):19-19
黄某,男,30岁,农民,2004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嗜睡20余年.夜睡一宿,晨起仍瞌睡,略干些活,便觉乏力,四肢强,沉困,抬举无力.走着路、骑自行车时都欲睡,瞌睡时,神志模糊,右手无意识地乱抓.每次干活,最多坚持1h,且干活时极易出汗,脸色苍白.见人说话多时精神紧张,嘴唇抖动结巴不清.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陈以国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80-1181
“欲”的本意就是需求,是人在精神思维和机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求心理,又称欲望。人们平常所说的欲望,多数情况只着眼“欲”的心理过程,但实际上,“欲”的最大生理作用是对形体的潜在支配,只有心理的“欲”转化为行为的“欲”,我们才能确定“欲”的真实性,“欲”才有了它存在的价值。从需求的角度而言,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多有“欲”的表现和要求,而且是朴素的“欲求”,毫无掩饰,直接而奔放,透着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4.
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或作为临床主要证候,或作为其它病的兼证出现,但口渴非热证独有。《伤寒论》中提及口渴的条文,除太阴病外,其它五经均有论述,因其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亦不同,现按六经辨证顺序,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伤寒六经特点等的分析探索,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CARS、DIC、休克、MODS。  相似文献   
6.
漫谈︽伤寒论︾中﹃自愈﹄﹃欲解﹄的机理山东省梁山县中医院︵272600︶刘继生刘树鹏关键词伤寒论自愈欲解《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著作,其创立的辨证论治规律和记载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各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李杰 《四川中医》2006,24(5):29-29
本文对《伤寒论》“欲解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人体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阴阳动态平衡的各种节律。临床上根据病理时相择时施治,可使药物得天时之气的旺退和人体正气的盛衰变化之助,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153-156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朱熹理学思想讨论的主要问题。朱熹曾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熹认为学者进德修业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存理灭欲的精神修炼,达到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精神境界。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命题所表达的是他对于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但因为天理、人欲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多层次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在其后的思想家中  相似文献   
10.
饥不欲食以胃为主,与心、肝胆、肾有关,病机关键可分为虚实两端.实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虚为胃阳不足,气不消谷.证治分类为阳明热郁证,厥阴肝热证,湿阻中焦证(痰湿中阻证、湿热中阻证),肝胃不和证,胃阳虚证,胆火犯胃证,心肾不交证;分别选用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麻子仁丸,乌梅丸,瓜蒂散,陈平汤,外台茯苓饮,四逆散和温胆汤等方药加减及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