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7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9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30篇
临床医学   4046篇
内科学   4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58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2954篇
预防医学   672篇
药学   1158篇
  19篇
中国医学   277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狭窄通道行走时的三维步态参数特征。 方法:选取36例H-Y分期1—3期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通行时的三维步态参数。对两种路径通行时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正常通道和狭窄通道两种不同路径下通行时,运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摆动相、单支撑相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正常通道相比,患者在通过狭窄通道时的步频变快(P<0.05),双支撑相延长(P<0.05),跨步时间变短(P<0.05)。力学参数表现为狭窄通道行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矢状轴第二峰值较正常行走增大(P<0.05),其它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无显著差异。而健康人群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狭窄通道行走时步态时空学和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步行稳定性及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郭家燕  黄永杰 《智慧健康》2022,(10):125-128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小儿脑瘫患儿50例,病例就诊时间均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三方面痉挛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侧腘窝角关节角度与足背屈角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各方面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方面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即研究组GMFM与FMFM评分中各运动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痉挛偏瘫型脑瘫可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的痉挛症状,进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刘燕丽 《新中医》2020,52(4):138-141
目的:分析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里程安钢总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14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无分期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观察组加用针刺分期治疗(弛缓期给予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痉挛期给予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0.35%(P0.05)。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肢和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