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首先,从理论上说补药不等于养生。 补者,济其虚也。反过来说,即“不虚无补”。所有药物,加之于一个不需要补的正常人身上,就会把正常人的平衡搞乱。哪些药物是补药,到今天还没有人敢定论。诚如何梦瑶的《医碥·补泻论》中谓:“泻此补彼,补此泻彼,故泻即补也”。中医更有一句名言,是“六腑以通为补”,那么大黄、芒硝不也可被称为补药了吗?  相似文献   
2.
《妇科良方》属于珍稀中医药古籍,约成书于1751年,是清代医家何梦瑶在继承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心得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3.
黄淦波  欧晓波  林昌松  卢军 《新中医》2016,48(2):231-232
何梦瑶,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南海云津堡人,即今南海县西樵区崇北乡沙村。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享年72岁[1]。《神效脚气方》[2]四卷,为何氏归道山前的遗作,脚气始自晋唐,为岭南地域病种之一,何氏考证古今,著成是书。1岭南脚气病证治沿革依葛洪在《抱朴子》[3]中提及:"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脚气病当始于晋唐时期,起于岭南,遂成为当时全国医学的焦点问题。唐《备急千金要方》[4]论曰:"考诸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岭南名医何梦瑶治疗瘟疫病的特色,结合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瘟疫方面的原则方法,探讨何梦瑶在瘟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见解,以期对当今应对流行病、重大传染病有所指导和帮助。何梦瑶对于瘟疫病的建树主要如下:①明确了瘟疫概念及内涵,并指出了伤寒与瘟疫的区别。②根据汗、斑、苔、脉的变化来诊治瘟疫病。③治疗瘟疫以逐邪为主,并运用舌苔的变化来指导辨证用药,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④因时制宜应对瘟疫。对于瘟疫的突发性及传播迅速的特点,何梦瑶有"备用诸方",针对不同类型的瘟病,不同年份发生的瘟疫均有相应的应急处方。  相似文献   
5.
浅论何梦瑶《医碥》之脉学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的代表作,其卷五《切脉》篇详细论述了脉之部位,形体,行动,歇止,脉配四时五脏,脉之胃气及各脉主病,或举例,或说理,不仅文笔流畅,说理清楚,颇具文采,而且行文清晰明朗,形式精美。  相似文献   
6.
何梦瑶对气血生成来源的学术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梦瑶 ,字报之 ,号西池 ,晚年自称研农 ,广东南海人 ,生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 (公元 1693— 1764年 )。何氏学识渊博 ,通诗文、音律、算术、历法 ,尤精于医学。何氏 38岁中进士 ,历任县官、州官。任职期间常见为人治病 ,离职归乡后 ,悬壶自给 ,抱济世利民之心 ,以医学家终其生 ,深为人们称颂。何氏集数年理论探讨及临证经验 ,著有《医碥》、《伤寒近气》、《妇科辑要》、《痘疹辑要》、《本草韵语》、《针灸吹云》等。何氏医学宗王肯堂 ,《医碥》为其代表作 ,以临证医学为主 ,是清代医学中有一定地位的名著。何氏继承了王肯堂的学术思想 ,…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痰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研读《医碥》,清代医家何梦瑶认为实非如此。他对痰寒热辨证总结为以下三条:(1)大抵稀白而吐疏者,必属寒。(2)因于脾气虚寒不能摄涎,频吐遍地者,必属寒。(3)吐数而因伤风郁热者,及内伤龙雷火动者,必属热。其痰之寒热的辨证思路对当今临床痰之辨治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已病之痰,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最宜分明,黄者乃火之将退也,白者火正炽也。——陈士铎《石室秘录》辨痰之法,古人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此特言其大概而不可泥也。以外感言之,伤风咳嗽,痰随咳出,频数而多,色皆稀白,误作寒治,多致困顿,盖火盛壅遏,频咳频出,停留不久,故未至于黄稠耳……推之内伤宜然。——何梦瑶  相似文献   
9.
屈彬  方向明 《江苏中医药》2018,50(11):74-75
何梦瑶在《医碥》咳嗽篇中对咳嗽作了详细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对咳嗽的病因认识从而提出以火热为基础的病因认识;从多角度将咳嗽分类,分别以症状、病因命名划分咳嗽,分型论治;注重整体,因时制宜,依据咳嗽在一天中不同的发病时间提出不同的病因病机,给出相应的治法方药;敢于质疑前人观点,根据补阴与泻火的辨证关系,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0.
健脾法和利湿法虽然为治疗泄泻常用的治法,但是有些证型更适合用其他的治法。以下通过研究清代医家何梦瑶辨治泄泻的用药规律,浅析积泻、寒泻、肾泻、脾泻、食泻等证型对健脾法或利湿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