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速生薄口螨休眠体。方法 从采集到的生姜样本中分离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足4对,背面躯体呈扁平状,表皮骨化,前足体呈三角状,足三表皮内突相连,形成一条拱线,分隔开胸板和腹板。足爪和前跗节发达,有刚毛附着,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板上有八个吸盘呈2-4-2分布。经PCR扩增得到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87 bp,ITS全序列长度为1667 bp。结论 根据光镜和电镜下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控制速生薄口螨及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与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相关差异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代谢通路,以华重楼休眠解除前后种胚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供试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从cDNA文库中分别获得62 882 650,62 263 366个clean reads,共得到69 2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表达基因有56 426个,下调的表达基因有12 822个。共有138 267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到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个大类58个亚类,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细胞组分合成和酶催化活性等密切相关。对58 72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共发现139个代谢通路,休眠前后的DEGs主要富集在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多糖代谢等途径。基于KEGG数据库中注释结果,共发现16条与华重楼休眠解除相关的代谢通路。华重楼种子发育与休眠解除过程中大量与种胚形态建成、多糖分解及蛋白质合成的差异基因参与表达,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休眠解除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3.
《微循环学杂志》2013,(4):31-31
化疗无法杀死所有的癌细胞,相反一些细胞会进入到一种称之为衰老的状态,此时,肿瘤细胞不再活动且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然而,一些隐藏的危险也伴殖着衰老出现,例如衰老细胞会生成一些可引起有害炎性反应的信使物质。并且,衰老细胞还可能造成癌症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方法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穿心莲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找出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方法,为穿心莲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摩擦种皮、刀割种皮、高低温层积、不同浓度水杨酸、不同质量浓度KN03浸种和添加穿心莲种子水提液的方法对穿心莲种子进行预处理.结果 摩擦或刀割种皮、0.5% ~5% KN03浸种、30~33℃高温层积均能促进穿心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 方法 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 天螺置于25.0~25.5 ℃ 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 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 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 结果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 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 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 t=10.68, 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x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 结论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 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和淋巴结微环境对人舌癌细胞SCC-9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分为5组:SCC-9单独培养组(对照组),SCC-9+Balb/c小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小鼠淋巴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检测SCC-9的数量。结果:利用Transwell小室成功构建骨髓、淋巴结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计数结果显示,SCC-9在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中的增殖程度高于其他4组(P<0.05);在Balb/c裸鼠骨髓,Balb/c小鼠骨髓和淋巴结共培养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微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肿瘤休眠机制,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休眠,最终被动形成淋巴转移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肿瘤休眠蛋白基因(restin)的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为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从人胚肾组织中,以RT-PCR方法扩增restin基因片段,将restin片段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表达质粒pEGFP-C1酶切、纯化、连接、转化、筛选,构建pEGFP-restin重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RT-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在预期位置(600 bp)处阳性条带表达;重组载体经酶切分析,插入片段表达restin基因;pEGFP-restin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pEGFP-restin上的restin基因在BGC-803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restin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restin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凋亡的改变 ,结合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化 ,以探讨增殖、凋亡的改变与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关系。方法 肿瘤休眠消退组 :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 6例 ,男 4例 ,女 2例。取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 ,计算增殖细胞占细胞百分比 ,求得增殖指数 (PI)。运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 ,检测凋亡细胞 ,计算凋亡细胞占细胞百分比 ,求得凋亡指数 (AI)。结果 休眠消退病例中 5例凋亡指数大于 9% ,5例增殖指数大于 13 % ,6例增殖率减凋亡率均小于 4%。结论 增殖指数小于 13 % ,凋亡指数大于 9% ,特别是增殖指数减凋亡指数小于 4% ,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研究人结直肠癌干细胞休眠与增殖阶段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从新鲜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分选EpCAMhigh/CD44+/CD133+细胞亚群,并通过裸鼠(NOD/SCID)成瘤实验鉴定其干细胞特性:采用三维培养,WST.1绘制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P27及Ki一67的表达水平,区分人结直肠癌干细胞休眠和增殖时相;细胞免疫荧光显示休眠期与增殖期人结直肠癌干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EpCAMhigh/CD44+/CDl33‘细胞亚群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占1.6%.经NOD/SCID成瘤实验证实为人结直肠癌干细胞。人结直肠癌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前3d生长缓慢,细胞为静止阶段(休眠期),P27表达水平逐渐增加,Ki.67表达偏低;从第4d开始,细胞进入增殖期,Ki-67表达逐渐增加,P27表达降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休眠期人结直肠癌干细胞圆而大,伪足少;而增殖期细胞伪足增多,呈现增殖和侵袭的状态。结论肿瘤的复发、转移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发生改变有一定关系;人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期与休眠期相比。呈现出明显增殖和侵袭能力:这为治疗人结直肠癌及其他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供了新的切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