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98篇
中国医学   5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川贝母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完善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游标卡尺测定高度和直径,在人眼对外观色泽观察的基础上用色差仪对粉末色泽进行客观量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高度、直径、△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高度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径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随着川贝母鳞茎的增大,总生物碱含量呈降低趋势。△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总生物碱含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川贝母的质量,本实验的结果为川贝母传统以"个小为佳"、"碎贝、破贝不可入药"的观点赋予了科学的依据,肯定了川贝母"不得水洗"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规格的川贝母中以松贝为优。  相似文献   
2.
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养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其人工栽培过程中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pH及钙(Ca),镁(Mg),钠(Na),锰(Mn),锌(Zn),铜(Cu),镍(Ni)7种营养元素含量,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养分、营养元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栽培品根际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及pH随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太白贝母野生品整体上随着生长年限而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变化。栽培品根际土壤Ca,Mg,Na和Cu含量随年限增长呈降低的趋势,Mn含量随年限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Zn和Ni含量随年限增长无显著变化。野生品根际土壤Ca,Mg,Na,Mn和Cu含量随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Zn和Ni含量随年限增长无显著变化。整体上,太白贝母野生品根际土壤养分、营养元素优于栽培品。结论:3年是太白贝母生长的转折点,3年后根际土的土壤养分和营养元素有显著的迅速下降趋势,在太白贝母的经营管理中需注意平衡施肥,改善土壤质量,尽量避免连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在川贝母生物碱成分浓缩中的应用。方法以总蛋白和西贝母碱透过率为指标,考察超滤过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西贝母碱的截留率为指标,考察滤膜截留相对分子量、超滤液中西贝母碱浓度和p H值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结果采用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0 000的滤膜,对总蛋白的去除率为98. 61%,西贝母碱的透过率达到98. 57%。纳滤过程最佳工艺参数:截留相对分子量为500、西贝母碱质量浓度为140μg/ml、超滤液pH为5. 5,对西贝母碱的实际截留率为93. 57%。结论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可有效完成对川贝母生物碱成分的浓缩,相比传统热浓缩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速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7/47),优于对照组的95.74%(45/4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WBC、ESR、hsCRP、PCT及RR明显下降,SpO_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ESR、hsCRP、PCT及SpO_2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效果,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两种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能,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使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体外溶出速度;PEG6000作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PVP K30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结论: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浙贝提取物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预测贝母瓜蒌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贝母瓜蒌散中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蛋白。通过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确定支气管扩张症相关治疗靶点。合并化学成分靶点和治疗靶点并去重,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依据拓扑学参数,基于STRING数据库分析上述靶点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确认关键靶点。为推测贝母瓜蒌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分子机制,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SystemsDock数据库与AutoDock软件进行虚拟分子对接,从而验证化合物与关键靶点之间的亲和力。结果检索得到385个贝母瓜蒌散的药物靶点和51个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靶点。根据度(degree)、紧密度(closeness)、中心度(betweenness)等拓扑学参数筛选出18个位于关键节点的基因。通过GO分析预测得到与贝母瓜蒌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相关的454个生物学过程、33个细胞成分和18个分子功能三个维度的生物学功能指标。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27个相关信号通路。最终通过分子对接可视化验证贝母瓜蒌散活性成分和主要靶点的结合力。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可视化分子对接方法揭示了贝母瓜蒌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潜在机制,为深入实验研究奠定预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贝母合剂对肺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贝母合剂对博来霉素肺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贝母合剂组,后3组建立博来霉素肺损伤模型,地塞米松组和贝母合剂组分别予地塞米松、贝母合剂治疗。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AQP1、ICAM-1和VCAM-1,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Image Pro Plus6.0测量计算其平均光密度(IOD)值。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ICAM-1、V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贝母合剂组肺组织AQP1表达明显升高(P<0.01),ICAM-1、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肺组织ICAM-1、VCAM-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AQP1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进肺损伤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和抑制ICAM-1、VCAM-1表达可能是贝母合剂防治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