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02篇
  免费   4137篇
  国内免费   1187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8269篇
基础医学   2747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18196篇
内科学   2672篇
皮肤病学   604篇
神经病学   318篇
特种医学   26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3451篇
综合类   43209篇
预防医学   16381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19666篇
  212篇
中国医学   11890篇
肿瘤学   257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137篇
  2022年   2289篇
  2021年   3040篇
  2020年   3567篇
  2019年   4071篇
  2018年   1527篇
  2017年   3785篇
  2016年   3642篇
  2015年   4127篇
  2014年   7817篇
  2013年   7873篇
  2012年   8839篇
  2011年   9534篇
  2010年   8753篇
  2009年   7896篇
  2008年   8171篇
  2007年   7201篇
  2006年   6313篇
  2005年   6198篇
  2004年   4782篇
  2003年   4203篇
  2002年   3500篇
  2001年   2902篇
  2000年   2099篇
  1999年   1552篇
  1998年   1366篇
  1997年   1225篇
  1996年   1075篇
  1995年   908篇
  1994年   720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38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88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结扎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加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恢复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产后恶露时间、产后月经量、产后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5.00%)、产褥病发生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3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发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复发及降低死亡风险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我院2013年12月30日至2018年9月23日明确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住院患者共1 366例,根据年龄是否大于等于65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70例,非老年组796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随访,以复发或出院后任何原因死亡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进行记录。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较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比例较高,入院收缩压较高,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较高,TC、LDL-c水平较低,TBiL、DBiL水平较高,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较高,MACE发生率较高(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844,P=0.012,95%CI 1.143~2.975)、高血压(OR=1.597,P=0.012,95%CI 1...  相似文献   
3.
4.
5.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子宫内膜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发病情况有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上以异常子宫出血、腹痛、腹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EC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与手术病理和类型、早期筛查率、年龄、是否绝经、月经和婚育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本研究以EC为主要探究要点,进一步分析EC的流行病学趋势和危险因素,有望为EC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产后护理开展中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效果,以及对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22年2月期间进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比对组;30例实验组,比对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和分析组内产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率、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后各项恢复时间均短于比对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率低于比对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比对组,差异具有同质化(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各项评分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后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更有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情绪保持稳定,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配合度较高,并发症较低,值得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否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国内外仍存在争论。尽管根据现行 FIGO 2009分期,细胞学检查不会影响分期,但仍应考虑其临床意义对这些患者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临床上应重视对腹水细胞学的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本文将从子宫内膜癌腹水肿瘤细胞的来源,影响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和辅助治疗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护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不良心理、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治疗的1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探究对于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之前,SAS、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之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之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在低危人群中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评估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妊娠11~13+6周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组。收集两侧子宫动脉多普勒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早期是否有切迹,以及孕妇基本临床资料和胎儿出生信息,将以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00例孕妇,包括正常妊娠结局组74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60例。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动脉两侧平均搏动指数(mPI)、平均阻力指数(mRI)和两侧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2、0.574、0.521,三者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648;孕妇BMI、年龄mPI、mRI及两侧舒张早期切迹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51。结论 建立了低危人群在妊娠11~13+6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妊娠11~13+6周单纯应用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有限,将子宫动脉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结合可提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子宫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有别于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USC较为少见,且恶性程度高,侵袭转移风险高,临床上预后较差。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学特征被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研究发现USC中存在多种基因的突变,这些相关基因的突变对该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特异性的分子学改变为US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目前,多种靶向治疗手段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通路抑制剂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被应用于USC的临床治疗研究中,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USC治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