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191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34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藏象学说是研究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皮肤的生理、病理表现究其根本源于五脏的功能状态。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离不开五脏功能失调,心火亢盛、脾胃虚弱、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肾阴亏虚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虚实夹杂,辨治时应根据病程阶段、五脏患病主次和不同证候进行分析,灵活选用清泻心火、调养心神,健脾和胃、祛湿止痒,益气宣肺、祛风止痒,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滋阴补肾、调和阴阳等法,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使五脏得安,则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基于此,失眠与焦虑共病的内在病机当为“神不得藏”,其中以“心神”“肝魂”“脾意”为辨治重点。心不藏神则神烦,治当安心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肝不藏魂则惊悸,治当归肝魂,方选一贯煎化裁;脾不藏意则郁结,治当宁脾意,方选归脾汤出入。同时,基于五脏一体观,亦应重视肺、肾二脏的藏神功能。各脏神有所藏,则失眠与焦虑得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张忠德教授以甄氏平调五脏法辨治间质性肺疾病,强调治疗时不应将病位局限在肺,而应洞察病因,探寻失衡脏腑所在,重视五脏的整体恒动性,治以平调五脏、恢复其动态平衡。甄氏平调五脏法已反复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失眠与五脏虚损有关,心气(阳)不足、肝血不足、脾气不足(脾血不生)、肺气不足、肾精不足均可致失眠,分别治以代表方桂甘龙牡汤温补心气、酸枣仁汤养血安神、归脾汤补益脾气、麦门冬汤滋补肺气、黄连阿胶汤滋补肾阴等。从五脏虚损辨治丰富了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慢性心功能不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位在心,五脏俱累。本文运用中医的五脏阴阳气血等病因病机剖析慢性心功能不全证型,从肺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慢性心功能不全,旨在论述五脏理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应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泽峰 《养生月刊》2020,(3):216-217
老谢这老两口已经相伴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不但感情越来越深,而且身体也越来越棒。每当有人问起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他们都会笑着回答,"是每天坚持捶背"。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皆系于背部,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膀胱、三焦的俞穴都集中在背部。  相似文献   
9.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识证施方清晰独到,善于灵活化裁经典名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提出"五藏各有所主,至其病证莫不随所主而见焉",强调五脏所主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外之六气相乘、内之七情相感皆为五脏之邪。五脏所主内涵丰富,内藏神志,上应官窍,外应肢体。五脏病证以五脏所主、虚实、阴阳为纲辨治,脏病属阴,腑病属阳,贼风客邪阳受之,饮食居室阴受之,复杂病证以病证表现、脉象特点细加辨别。诊察五脏之脉、五脏之色,可判明脏气郁畅、四时平贼、形气逆顺,诊察脉形、脉位以辨别病所、病性,亦需圆机活法,诊视相参;证治尤重五脏所主、五脏相关,依脏气虚实而补泻,依六气标本而调治,依火、湿、热、痰而祛邪,依脏腑相关而主次论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