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的"下法"和后世八法中的"下法"实质有诸多不同之处,其内涵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广泛,方药更为多层。文章从以上几方面作了分析,正确理解《伤寒论》"下法"实质对临床有诸多裨益,有利于指导临床、预防与养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比传统机械性肠道准备(MBP)方法,研究“通腑和下法”中药复方灌肠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拟行择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试验组在术前2 d开始口服“通腑和下法”中药复方(小承气汤加减),对照组术前1 d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观察2种不同灌肠法患者的肠道准备依从性积分及术前首次排便时间差、排便次数和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试验组患者每日给予上述中药复方15 mL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5 mL保留灌肠,观察2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情况、肠道清洁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临床指标:试验组患者的肛门坠胀评分、肠道准备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首次排便时间差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前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肠道清洁情况:试验组的优秀率和优良率分别为90.0%(27/30)和100.0%(30/30),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和100.0%(3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首次排气天数:试验组为(3.87±1.37)d,对照组为(3.60±1.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情况:试验组患者的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30)、13.3%(4/30)和6.7%(2/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6/30)、43.3%(13/30)和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AS理念指导下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进行中药复方灌肠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最终达到了加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孙陟中 《新中医》2015,47(2):115-116
目的:探讨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腹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为64.2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体温、中医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抗感染结合中医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有36条原文谈及"无形邪热与有形实邪相结","有形实邪"在《伤寒论》中有水饮、痰湿、湿邪、瘀血和肠间糟粕5种。其相关病证的治疗主要依从"清法与下法结合、侧重下法"的治疗原则,根据有形实邪的性质和所在部位的情况,选择性采取逐水泻热、利水清热、利湿泻热、逐瘀泻热、通腑泻热等"下法"。用药重用苦寒泻下之品,尤擅用大黄,根据实邪性质与所在部位的情况,采用不同剂量:偏上者用6两、8两,偏于中下者,用量在2~4两之间;且灵活配伍,针对有形实邪的性质用药。充分体现张仲景对《黄帝内经》下法的继承和发展,值得探讨兹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C亚区屈指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38指67条肌腱采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进行早期修复,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半,平均8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73.7%。结论:对于整齐轻度损伤的指深、浅屈肌腱,可以同时修复;而不整齐的、比较严重的损伤,则可采用切除浅肌腱只缝合深肌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切口内应用0-0可吸收普迪思圈套线(PDS-Ⅱ线)双津下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34例患者均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0 ~4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运动损伤27例,摔伤6例,重物击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6d,平均3d.所有患者均行微创小切口,应用PDS-Ⅱ线双津下缝合法修复.术后于踝跖屈30°位短腿石膏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8 ~10周后可完全负重,3~4个月后逐渐恢复运动. 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例,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粘连.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根据Termann跟腱损伤的临床评价标准,本组评分平均为92分(76~ 96分).其中优2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7%. 结论 采用小切口内双津下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跟腱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张仲景治疗下利的思想方法。[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中论述“下利”的88条条文的逐一分析,总结归纳出“下利”的病位、病性及具体治法。[结果]“下利”证型寒热虚实具备,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均有,可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证之内,治法可归纳为汗、清、和、下、温、涩、利、润八法。[结论]张仲景治疗下利重在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如何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日恢复,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经口摄取营养,一直是临床医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发现,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以脾胃虚寒多见,术前往往病程长、正气不足,加之术中元气大伤,致中焦气机失调,故治疗方法应立足于温下.总结近3年15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子和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共收集医案1 39条计 1 62例。其中单用下法治疗者 30例 ,下法与吐法合用者 43例 ,下法与汗法合用者 3例 ,汗吐下三法联用者 1 7例 ,合计用下法者 93例 ,占全部案例之 74%。他将下法广泛地应用于风水、水肿、停饮、留饮、泄泻、睾丸水肿、腹胀水气、胃脘痛、呃逆、黄疸、便秘、隔食中满、风搐、痿、痹、腰痛、身热、臂麻、口疮、吐血、头痛、牙痛、砂石淋、膏淋、癞、杖疮、马刀、痤疮、痔、项疮、鬼交、血晕、闭经、白带、不孕、中暑、感风寒、虚劳、劳嗽、二阳病等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中。常用方药子和下法所用…  相似文献   
10.
通下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意外发病急聚 ,变化多端 ,病势凶险 ,急性期临床上除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外 ,常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胀满 ,大便秘结等腑气不通的表现 ,尤其是出血性脑中风最为常见。笔者认为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应用通下法 ,能够迅速扭转病势 ,对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尽快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1 大便秘结是脑出血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患者素体阳亢 ,肝肾阴亏 ,津液不足 ,肠道失润 ,形成津亏便秘 ;火热炽盛 ,灼津伤液而致热结便秘 ;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 ,脏腑功能失调 ,肠胃传化失司 ,腑气不通而形成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