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的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治疗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HIPE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疗程为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患者消化道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食欲恢复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胃肠反应和KPS评分的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反应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50.00%、53.33%、86.67%,观察组改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食欲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KPS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56.67%,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对KPS评分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B、AL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的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治疗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HIPEC患者胃肠反应,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程度,提高食欲恢复程度,改善KPS评分,从而有利于术后HIPEC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大鼠血清及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及脑啡肽(ENK)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对IBS内脏痛的镇痛效应。方法: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和正常组。取天枢和上巨虚穴(双侧)为针刺穴位,针刺后连接电针仪;假电针组进针透皮即止,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模型组和正常组做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后测试各组大鼠AWR评分,检测血清及下丘脑β-EP及ENK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压力梯度下均显著升高、血清β-EP及ENK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β-EP、E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AWR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大鼠AWR评分、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有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和下丘脑β-EP、ENK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0岁,于2013年10月15日来诊。主诉:腹痛20天,加重伴黏液脓血便半个月。病史:于8月份产后因情志不畅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每日7~10次,便中有大量黏液脓血。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予中药汤剂、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无明显缓解,且腹痛症状日益加重,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刻下见:情绪极度低落,门诊过程中多次哭诉症状,痛苦面容,双手一直按压腹部,查体腹部压痛明显,腹痛时有减轻,饮食受限,不能睡眠,大便有黏液脓血,每日7~10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上巨虚组(治疗组)和口服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改善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腓总神经麻痹多因外伤、体位不当或局部肿物压迫腓总神经所致,或由感染、中毒、糖尿病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患侧小腿酸软无力、前外侧麻木,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足和足趾下垂不能背屈,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不能用足跟行走,呈跨越步态等。2010至2011年,笔者用电针配合远  相似文献   
6.
顽癣验案     
Jiang CY 《中国针灸》2012,32(4):354-355
患者,女,52岁,于2010年3月16日就诊。病史:12岁时右小腿前出一豆大扁平浅褐色丘疹,稍有痒感,抓破后逐渐蔓延,瘙痒渐重。3年后右臂肘前亦出一同样丘疹,10年后即弥漫全身,瘙痒随之加重。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遂来就诊。症见:全身、头面密布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不等之扁平深红、黑褐色丘疹,肌肤粗涩硬厚,抚摸刺手;后发际有大小不等尖白、根红之丘疹集结,搔抓时有粘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及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临床根据奇经八脉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选取八脉交会穴及局部经外奇穴、靳三针针刺取穴,头针取穴,并采取不同深度,或互动式针刺法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深刺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因三叉神经痛于2011年12月24日求诊。刻诊证见:患者神现无助,呈痛苦面容,不敢大声言笑。舌苔黄厚,后根部尤甚。右眼眉毛尾部因疼痛发作搓揉导致部分脱落。其眼角、腮、颐、颧、口角、上下唇均留有搓揉浮肿润红痕迹。病史:因右侧牙齿疼痛不能咀嚼食物,医治无效。后延及整个右侧面部,眼外角、耳前、颊车、牙齿、口唇、人中、承浆部,皆阵发剧烈疼痛。当地医院经仪器检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并建议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对IBS大鼠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冰水灌胃法复制IBS模型,电针大鼠上巨虚穴,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及小肠推进率。结果:电针治疗结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之间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上巨虚穴可以明显改善IBS大鼠的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曲池、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其中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各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分别记录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及每周正常排便天数,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