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晨翼  刘美玉  尹菊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65-1267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妇人解》一卷中基于中气周流的理论阐述了妇人经、带、胎、产等生理现象的产生与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其认为月经的产生也是中气周流的结果和体现,注重肝木在月经产生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上注重调经养血,强调崇阳为要,指出顾护脾土乃胎妊之本,在用药上善用桂枝以温阳行血促中气升降流转。相关理论精炼而实用,值得后世医者研悟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文理、医理以及文化内涵多角度剖析《灵枢·决气》所载"六气为一气"的思想内涵。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人体之基础,然同源于"一气",其功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六气为一气"观的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古代地理、社会、政治、哲学文化大环境下,其思维方式以"尚同""求一"为根本;二是万物为"一气"的哲学思维,即"气一元论";三是"气一元论"的延伸即"整体思维",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同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冯晓  宋启劳  刘乾生  韩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1-1613
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一书中,创立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在阐释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中体现了重中气的思想。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之气以中土之气为枢轴及核心,左路肝木随己土升而化为心火,右路肺金随戊土降而化为肾水,离火中含癸水之阴,坎府中含心火之阳,从而形成了一气周流稳固的生理模型,当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一气滞流,而生百病,其中脾虚湿盛是疾病的根源。痫证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的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痫证的致病机理,治疗上重视中气,为临床防治痫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小柴胡汤为主结合"六郁"理论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味治疗,30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5.2%,6个月后复发率10.7%。结论:小柴胡汤辨证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分析其理论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查找、阅读、分析《黄帝内经》《周易》《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归纳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来源及内涵。结果:黄元御认为天地人身皆统于阴阳,无论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皆应在阴阳运动,即"一气周流"上下功夫;认为五行是一个以土为轴,以其他四行为边运动的"轮";强调治疗上应注意调护中气,以调顺脾胃升降为要。结论: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对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养生和疾病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癃闭是中医病名,临床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癃和闭是病情轻重的不同状态和表现,前者较缓,后者较急,通常合称为癃闭。《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明确提出了膀胱气化失常是其主要病机,而清代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就是从气化、癃闭的根源出发,侧重于五脏的气机升降,通过调理脏腑气机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气”指脾胃之气,其升降出入呈现如环无端、循环往复的状态运行,即“周流”。一气若能周流正常,则相火循行有律。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睡眠,脑-肠轴对胃肠和大脑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四圣心源》金鼎汤加减对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脾胃的气机和功能,文中主要依据“一气周流”和脑-肠轴理论探讨其机理,以期为不寐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瑜雯 《北方药学》2012,9(5):19-19
全真一气汤,为明清大家冯兆张载于《冯氏锦囊秘录》中的著名方剂,对久病重病引起脾肾阴阳俱虚、症候错杂者甚有奇效。本文列举徐晓东副教授临床应用该方治疗怔忡、腰痛、咳嗽之经验,治当标本兼顾,活用药对气味配伍之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20,(3):523-526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补中土脾胃,提出中土健运,木火左旋上升、金水右旋下降得畅,中气循环周身无碍,百病乃平。桥本甲状腺炎可归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气机升降循环障碍贯穿始终。临床中,可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无论肝木郁滞,亦或肾虚水寒,皆为中土湿困所致,故应重视恢复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之效,以使中气通流全身而循环不绝,肝木升发、肾水降敛而升降平衡,相火下煦、肾水上资而阴阳调和。黄元御自创柴胡芍药汤治疗瘿病,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为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气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精、气、津、液、血、脉实为一气,而人体之气机变化皆为一气之流转,因此察一气之周流即能知人体气机之变化,该理论催生了寸口脉诊法,至清代黄元御宗往圣经典提出“一气周流”而使该理论趋于完备。“一气周流”理论的提出使后世医家更深入地理解人体气机之奥秘,也使寸口脉诊更易于理解。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脉诊“独取寸口”的内在含义,旨在为临床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寸口脉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