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1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完全免费 | 821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30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77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420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113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来源的药材进行分析,为黄芪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建立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来源于我国8个省59批黄芪药材的分析,阐明产地、生长方式、生长年限等对黄芪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生长方式及生长年限的黄芪药材,其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差异较大。从产地分析,以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等道地产地含量较高;从生长方式分析,以半野生含量较高;从生长年限分析,年限越短,含量越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芪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再灌注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进行缺血-再灌注,并设定程序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芪多糖(50mg/mL灌注液)治疗组。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主动脉压(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值)显著增高(P<0.05),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显著减小(P<0.05,或P<0.01),冠脉流量(CF)显著下降(P<0.05),黄芪多糖治疗组其收缩舒张功能均得以良好的恢复,有显著扩冠作用(P<0.05)。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下降,LPO含量增高、心肌组织氧自由基波谱信号(OFR)增强,黄芪多糖治疗组SOD含量增高,LPO含量、OFR波谱信号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其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古有"补药之长"之称,为历代中医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的化学组成、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成分分析表明,黄芪以多糖、三萜、黄酮等成分为主;药理实验及临床报道表明,黄芪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黄芪的各个有效成分的活性总结具有临床指示性意义。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黄芪不同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为该药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芪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RA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HUVEC为模型,XTT法及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剂量黄芪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加药后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 chamber进行细胞侵入实验检测黄芪提取物对细胞侵入能力的影响;管形形成实验观察加入黄芪提取物后细胞分化情况。结果:XTT法检测HUVEC在黄芪提取物浓度为12.5μg/ml时产生最大增殖效应,增殖率为42.04%。细胞计数法测得在黄芪提取物浓度为25μg/ml时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增多124.64%。同时发现在黄芪提取物浓度为25μg/ml时能够最大能力地诱导细胞侵入和管形形成,其侵入率为66.68%,管形分枝点增值率为44.38%;而在浓度为12.5μg/ml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诱导细胞迁移,迁移率为74.94%。结论:黄芪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病毒性心肌炎(VMC)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慢性期易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本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国内应用黄芪治疗VMC取得较好的疗效,对黄芪治疗VMC的药理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芪甲甙对慢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中药黄芪的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慢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20只)、慢性心肌炎组(模型组,30只)和黄芪甲甙干预心肌炎组(干预组,3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每月1次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病毒培养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以饮用水喂养,干预组小鼠以加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溶的黄芪甲甙饮用水(浓度300 mg/L)喂养.3个月后处死所有存活小鼠,小鼠心脏组织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以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VF),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MMP-13和MMP-14的表达情况.结果 黄芪甲甙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小鼠死亡率降低(53.3%、23.3%,χ^2=4.23,P<0.05)、心脏CVF明显下降[模型组为(17.4±1.2)%、干预组为(8.6±0.9)%,χ^2=5.38,P<0.05];与对照组比较,TGF-β1、MMP-1和TIMP-1表达减少而MMP-13和MMP-14的表达增多.结论 黄芪甲甙可以降低慢性心肌炎小鼠死亡率、减轻其心肌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是通过抑制TGF-β1、促进MMP-13和MMP-14在心脏中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黄芪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fisch)Btm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 Bunge var mongho licus(Bunge)Hsiao)的根,味甘,性微温,内含多糖、甙、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的作用.近年来对黄苠的药理研究更加深入,发现其药理作用甚广,特别在肾脏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中广泛应用,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NS)、糖尿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本文就黄芪在治疗肾脏疾病相关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等作用.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又名绵黄耆、独根、二人抬,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黄芪注射液以不同浓度直接加入培养液的给药方式,用MTT法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与给药浓度成正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IL-4和IFN-4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注射液对氢化考地松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IL一4、IFN-γ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为APS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及IFN-γ水平。结果:APS能够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IL-4水平很低。结论:APS能够重建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ThO向Thl分化,维持TH1,的优势状态,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