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990年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被首次提出来。当时局部麻醉阻滞没有普遍应用,主要是由于当时麻醉阻滞对临床医生来说用处不大。目前,至少在诊断评价的科学性方面,麻醉阻滞疗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详细的诊断标准十分必要。而且使僵硬的诊断标准趋于灵活。现提出对颈源性头痛诊断有帮助的诊断标准(见表),这些诊断标准绝对不受任何药物的影响,如消炎痛和麦角胺等。因而,这次修订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是很新颖的。直到最近,术语“颈源性头痛”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表 诊断颈源性头痛的必要条件 已确认的联合标准暂定联合标准… 相似文献
2.
阳性点合谷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1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颈源性头痛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目前该病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医者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但尚无一种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0-2003年采用阳性点合谷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自从SJaastad等(1983)介绍了颈源性头痛以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但是直到1990年,术语"颈源性头痛"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1].尽管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的增生性改变,尤其是钩椎关节病变造成上中段神经根刺激引起颅表神经疼痛发作[2、3].也有学者认为颈源性头痛多由枕大、枕小神经有关,并且由C2~3节段的病变所引起.目前,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多分别采用手法推拿、牵引、水针、穴位埋线、小针刀、封闭、药物等治疗方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兹将我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评价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和颈2(C2)横突旁注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确诊颈源性头痛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①C2横突局部注射组36例;②星状神经节阻滞组36例;③治疗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治疗。疗效根据简化的McGill疼痛评分量表分值变化进行评估,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测定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疼痛无差异,治疗后C2横突局部注射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表明两者疗效无差异,但优于治疗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而经过治疗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对于本组颈源性头痛的患者而言,C2横突旁局部注射阻滞疗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一定情况下C2横突旁局部注射阻滞疗法可以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替代;C-反应蛋白在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血清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但是作用的机制和意义不甚明了;更大样本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头痛,头晕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上许多疾病伴有头痛、头晕症状,传统医学着重强调颅内原因,然而,绝大多数头痛头晕病例与颈部疾患关系密切。“‘Whit-tinnam用颈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j据此,我们运用中医的颈部提旋顶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5年来共治疗数百例,有完整记录者208例, 相似文献
6.
恢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4-66岁,病程平均7.3d。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4-67岁,病程平均6.7d。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1.2临床症状与体征疼痛部位多为一侧头部,主要位于枕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并与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比,对其近期、远期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参考Sjaastad提出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Sjaastad O, Fredriksen TA. Cervical Headache: Diagnosc Criteri. Headache 1998∶442).(1)临床症状:头痛通常起于颈部,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头痛呈持续性、波动性,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头痛加重,可伴有同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臂的根性痛症状;(2)颈部体征:颈部僵硬,活动范围变小,在颈椎横突靠神经根处和枕神经处有压痛,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近端止点有压痛;(3)影像学检查:可有或无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阳性发现.根据国际统一标准将头痛程度分为3级:1级为轻度头痛,工作能力受轻度影响;2级为中度头痛,工作能力受严重影响;3级为重度头痛,需卧床休息.符合诊断标准8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中医治疗组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3~58岁,平均42.3岁;病程20天~10年,平均32.5个月;头痛程度1级12例,2级23例,3级5例.双号为西医对照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4~58岁,平均41.7岁;病程24天~9年,平均31.8个月;头痛程度1级11例,2级25例,3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推拿和超激光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分析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60例和超激光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用McGi11疼痛评分表评定其疼痛情况,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复诊时再用McGi11疼痛评分表评定其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cGi11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不同组间治疗前、后McGi11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复诊时McGi11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论是从传统医学角度还是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确切、持久,可作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1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东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877-1877,1888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颈椎退变及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其疼痛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颈椎及颈椎间盘的退变使颈椎关节紊乱,从而刺激和压迫了临近的血管或神经所致;二是由于损伤或劳损使颈上部软组织紧张痉挛,从而刺激或压迫了上颈部的神经根所致.笔者2005年9月-2009年5月运用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125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青少年颈源性头痛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1],以后逐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自2005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头痛78例,收效不错,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