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1篇 |
完全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19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223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方法:72例用针灸分期治疗。结果:急性期痊愈率92.00%,稳定期痊愈率85.00%,恢复期痊愈率66.67%,后遗症期痊愈率33.33%,总痊愈率76.39%。结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3.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提高痊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单双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用针刺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第2-6周用电针治疗,恢复期第6周至半年用患侧面部留针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行超短波治疗,恢复期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P〈0.05。结论:分期针刺冶疗本病确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4.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4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就诊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风池、地仓、颊车、牵正、四白、阳白,健侧合谷;配穴:大椎、承浆、水沟,患侧攒竹、鱼腰、翳风、听会、颧髎、下关、迎香.操作:风池、合谷、大椎针用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于临床痊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1)针灸对贝尔氏面瘫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2)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发展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组(均P<0.01);(3)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发展期介入治疗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针灸加火龙疗法治疗面瘫8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采取针灸配合火龙疗法治疗该病患者8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发病10天以内为急性期,作为治疗组;发病10天以上的静止期和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针刺和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0%,有效率77.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所以,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9.
再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12
再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中国针灸》杂志1994年第4期刊登了朱春华等两位同志《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一文及1995年第1期刊登的刘金喜同志就此文与朱春华等同志商榷的文章,读后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现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针药组(42例)在急性期内口服强的松、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静止期、恢复期按针刺组方法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判定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3个月时患者未愈率.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9.6%(35/44),电针组为93.4%(42/45),针药组为78.6%(33/42),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5).针刺组病位在鼓索以上者痊愈率为54.2%(13/24),电针组为85.2%(23/27),针药组为48.0%(12/25),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1),各组鼓索以下者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随访1、3个月未愈率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针药组(均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宜电针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