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沙参麦冬汤治疗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礼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370-372
目的:分析沙参麦冬汤治疗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效果与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与细胞学诊断结果均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致,患者在经过瘤体变化、临床症状、体力状况与生存期4个方面评价放疗后连续服用沙参麦冬汤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缓解率为60.87%,稳定率为86.96%,平均生存时间为(11.3±2.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缓解率27.27%,稳定率72.73%,平均生存时间(11.3±2.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治疗阴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起到了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一贯煎加减治疗阴虚型慢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笔者在导师罗欣拉主任医师指导下,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阴虚型慢性肝炎患者36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辛润通络法治疗胃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润通络法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辛润通络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68例胃痛患者(胃阴虚14例;脾胃虚寒12例;肝脾不和22例;寒邪犯胃10例;瘀血阻络1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胃阴虚型有效率92.9%;脾胃虚寒型有效率100%;肝脾不和型有效率95%;寒邪犯胃型有效率90%;瘀血阻络型有效率100%.总有效率94.1%.结论:辛润通络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胃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溃疡病、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病程较长,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我们运用“养阴平肝消炎汤”对该病的疗效颇感满意。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0余岁,以30~50岁的较多。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机体的免疫状况与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密切相关,但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尚缺乏统一认识。本文目的在于探索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以期为肝炎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根据。兹将我们的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8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西医分型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体液免疫以中医分型,肺气虚型和气阳虚型 Ig A、M、G、E、D 指标均无显著临床意义。唯气阴虚型 IgA、M、E、D 指标增高变化较其他二型突出。IgM、G 等增高可能是感染后正常体液免疫反应,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抗体的出现。IgD 在吸入型或气阴虚型恢复期均升高明显,此点可能有助于中西医辨证分型。细胞免疫在中西医各型中均属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钟达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1):679-681,645
本文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6例,总有效率78.04%。结果初步表明中医分型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阴虚型增生减少与显著减少者最多,骨髓中的非造血细胞成分阴虚型的平均百分数比阳虚型与阴阳两虚型为高。认为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成分的高低可作为中医分型论治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并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阳虚型7例,阴虚型7例,顽痰型9例和热痰型7例,并作了临床实验的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强啡肽1-8(D_(1-8))和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酯低于健康人,而四型相比的结果为热痰型和阴虚型的环磷酸腺苷高于阳虚型和顽痰型;阴虚型的 D_(1-8)高于阳虚和顽痰型。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属气虚、阴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免疫功能及与益气补肾法的关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恶性肿瘤患者共63例,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24~79岁,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胃癌14例,肺癌10例,鼻咽癌9例,肠癌8例,乳腺癌、肝癌各4例,食道癌、脑肿瘤、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癌、喉癌、子宫颈癌各2例。以 相似文献
10.
1980~1985年我们以中药栀子地黄汤为主方,辨证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11例,女69例;年龄15~59岁,平均32.4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4.8年。出血部位:皮肤紫斑72例,牙龈出血45例,鼻腔出血26例,月经量过多14例。其中两个以上出血部位者52例(占66.3%)。另外,脾脏肋下扪及者12例。中医辨证:阴虚型52例,表现为头昏,烦热,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