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288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62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高脂血症属于遗传性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致病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分散片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血塞通分散片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造成血瘀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其偏瘫形成及死亡率;采用耳廓微循环法观察其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急性血瘀证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血塞通分散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对模型动物的体内外血栓形成可降低形成率;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急性血瘀证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血塞通分散片具有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及促进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活血中药芎芍胶囊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各进行1次血瘀证计分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对血瘀证及其兼证与术前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类型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脉造影资料完整患者334例,308例(91.9%)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14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随访。血瘀证计分与术前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最重狭窄程度和病变计分均明显相关(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增加,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狭窄及复杂程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在兼症中,阳虚辨证与病变复杂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痰浊辨证与病变钙化与否有一定相关性。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差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血瘀证计分总分与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冠脉造影所示再狭窄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种兼证有无及各兼证之间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阳虚者病变较重;血瘀程度轻重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合并兼证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近年来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黏附分子等存在密切相关性;发现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血瘀证动物模型中存在一定介导作用;总结了炎症反应在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总结和分析肿瘤的形成和转移与血瘀证的内在联系,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治疗的抑制和转移的影响因素,掌握选择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的时机,笔者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2006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活血化瘀中药"、"癌症".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应审慎掌握活血化瘀药物的比例和恰当的时机,不同证候、不同阶段在选用活血化瘀药时应采取不同的数量和强度.介入治疗初期应用益气活血药即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癌灶转移率,又能提高远期生存率;病灶稳定后应扶正祛邪并用,加用散结祛瘀药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是血瘀证模型研制的一个方向。文章论述了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该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深远的科研价值和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最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肝阳上亢证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验证"方证相关"的客观存在。方法:制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补阳还五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观察内皮细胞活性改变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3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与肝阳上亢加空白血清组比较,细胞活性较高,vWF,TM,EPCR含量较低,差异显著(P<0.01);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或P<0.05);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虚证、脾虚证、血瘀证及肾虚证诊断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贵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568-568
小儿肺虚证诊断标准
1肺虚证(1)咳喘声低。(2)痰液清稀。(3)反复呼吸道感染。(4)乏力多汗。(5)呼吸无力。(6)哭声低微。(7)胸闷不适。(8)久病多病。(9)素体虚弱(双胎、早产、低体重)。(10)体检有肺部罗音。(11)脉细弱或指纹淡(3岁以下)。(12)血气检查:PaO2下降,PaCO2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