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1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完全免费 | 266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32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d治疗,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结果:丹红注射液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脂的作用,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及眩晕改善情况并随访6m。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川芎嗪组疗效优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甘油三脂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川芎嗪组疗效略优于低右 复方丹参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川芎嗪组治疗前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甘油三脂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川芎嗪组6m复发率低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结论:川芎嗪可有效控制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急性发作,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能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3.
骨痛胶囊对日本大耳白兔膝骨内高压和血液流变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骨痛胶囊内服对日本大耳白兔膝骨内高压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O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造模组、生理盐水组、骨痛胶囊组、抗骨增生胶囊组,除正常组外,均行静脉结扎建立兔右下肢骨内高压模型。造模5周后,分别以骨痛胶囊液、抗骨增生胶囊液、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5周后,测量兔双后肢膝胫骨上端的骨内压,然后取造模侧胫骨上端骨髓血测量血液流变学变化,骨内压测量、骨髓血血液流变学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造模组骨内压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骨髓血血液流变学状态较正常组有明显改变(P<0.01),骨痛胶囊组较抗骨增生胶囊组有更好的降低骨内压作用(P<0.01),血液流变学状态更趋于正常(P<0.01),两组的骨内压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指标与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痛胶囊内服能有效的降低日本大耳白兔膝关节骨内高压,明显改善骨髓血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使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有利于软骨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及机制.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以头电针治疗效果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结论 头穴透刺电针对缺血性中风作用显著,并能显著改善血流变、血脂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麻醒脑胶囊的溶栓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同时评价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Charlton和Tomihisa方法评价天麻醒脑胶囊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应用ELISA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对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同时评价PUW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0.6,1.2 g·~(-1)天麻醒脑胶囊的再通率分别为40%,50%,再栓率分别为50%,40%;0.3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对再通率和再栓率均无明显作用.0.5,1.0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于末次给药后60,120 min均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60(180min显著提高血浆tPA活性.1 g·kg~(-1)天麻醒脑胶囊于给药后60,120 min可明显缩短ELT,0.25,0.5 g·kg~(-1)的剂量则无明显影响.0.5,1.0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显著延长KPTT和PT,明显降低Fib水平;3种剂量的天麻醒脑胶囊对TT及红细胞电泳、高切、中切和低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麻醒脑胶囊显著提高闭塞颈动脉的再通率,同时降低再通后颈动脉的再栓率;抑制PAI-1活性,同时提高tPA的活性可能是其具有较好溶栓作用的分子机制.天麻醒脑胶囊可影响内凝和外凝系统,减少血管壁纤维蛋白的沉积,也提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出血倾向,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6.
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温和灸组和针刺组取穴相同,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药物组口服甲钴胺(弥可保)片。观察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0.0%,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治疗DPN疗效肯定,且优于药物弥可保治疗。 相似文献
7.
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推拿治疗30例CSA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S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和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推拿治疗后可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和血清ET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NO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推拿可调节CSA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糖尿病饮食、运动、生活规律及降糖药物不变等基础治疗;治疗组45例在与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餐后2 hPG、HbA1c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ISI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变(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淫羊藿(口)别名仙灵脾,为传统补虚壮阳中药。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淫羊藿多糖(E玛)、淫羊藿甙(ICA)、淫羊藿总黄酮(1FE),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雄性生殖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促进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及其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和调节作用。本文拟对淫羊藿免疫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血脂康组,除空白对照组大鼠常规饲料喂养外,其余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同时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补阳还五汤28、21、14g生药/kg,血脂康组灌服血脂康0.12g/k,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喂养8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h,所有动物断头取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及NO。结果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TC、TG、LD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P〈0.05);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在升高HDL—C方面优于血脂康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均明显降低(P〈0.01);HCT明显降低(P〈0.01),ESR明显减慢(P〈0.01),FIB明显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血脂康组(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组NO含量与血脂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浓、黏、凝、聚状态,具有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