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59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完全免费 | 563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3362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90篇 |
2021年 | 734篇 |
2020年 | 488篇 |
2019年 | 412篇 |
2018年 | 309篇 |
2017年 | 655篇 |
2016年 | 720篇 |
2015年 | 832篇 |
2014年 | 1636篇 |
2013年 | 1389篇 |
2012年 | 2011篇 |
2011年 | 2212篇 |
2010年 | 1908篇 |
2009年 | 1612篇 |
2008年 | 2141篇 |
2007年 | 1519篇 |
2006年 | 1456篇 |
2005年 | 1441篇 |
2004年 | 1576篇 |
2003年 | 1456篇 |
2002年 | 1359篇 |
2001年 | 1116篇 |
2000年 | 958篇 |
1999年 | 741篇 |
1998年 | 599篇 |
1997年 | 606篇 |
1996年 | 515篇 |
1995年 | 511篇 |
1994年 | 432篇 |
1993年 | 302篇 |
1992年 | 292篇 |
1991年 | 261篇 |
1990年 | 264篇 |
1989年 | 261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王宁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7)近年来,中日药理工作者以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对中药的药理(效)作用作了不少探索性的研究,并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不断创新改进。目前血清药理学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热点,也逐渐被人们认同。多数人认为血清药理学是一种体... 相似文献
3.
由卫生部中医司委托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第三次老年医学研究协作会议,历时五天,于1986年6月1日在长春市结束。会议汇报交流了协作组各单位的研究进展和今后协作事宜之后,讨论并通过了延缓衰老中药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现介绍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小鼠肌注盐酸戊乙奎醚进行体内药动学实验,采用放射受体和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小鼠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5,0.15和0.45 mg·kg-13种剂量后的主要动力学参数tmax为0.13,0.10和0.09 h;t1/2β-为2.35,2.36,2.60 h;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呈线性倍增。小鼠单剂量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15 mg·kg-1后,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中,给药后20 min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达到峰值;药物原形和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24 h由尿和粪约排出4%;小鼠肌注同剂量的3H盐酸戊乙奎醚后,24 h由尿和粪中累积排出61.11%和7.31%。盐酸戊乙奎醚与小鼠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60.09% 和41.79%。结论小鼠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后吸收和分布均很快,药物主要以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形式由尿排出体外,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中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药学服务 (PharmaceuticalCare) ,是临床药学经过近 4 0年发展后的新产物。临床药师参与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 药历及其临床意义[1~ 2 ]在临床药学实践中 ,临床药师只有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用药前后的体征变化、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 ,才能针对患者的实际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用药建议。那么 ,临床药师如何了解患者的情况呢 ?一是阅读医疗病历 ,二是建立临床药师自己的资料库———药历。如同病历是医师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治… 相似文献
6.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探索 总被引:73,自引:9,他引:64
本文通过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 苦参、仙鹤草观察含药血清对肝癌腹水 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探索该方法中制备含药血清过程的给药剂量。结果发现,以参考公式(给药剂量等于临床用量以动物等效面积系数再乘以培养基内血清稀释度) 计算给药剂量得到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体生长有抑制作用(P<0.05),而比以 参考公式计算给药剂量小一倍得到的含药血清有明显作用(P>0.05)。以上实验结果提示以上述的参考公式计算给药剂量来制备含药血清具有一定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为29 MPa,温度55 ℃;分离Ⅰ压力为10 MPa,温度60 ℃;分离Ⅱ压力为5.6MPa,温度45℃;分离柱压力为18 MPa,温度为70 ℃;CO2流量为12 kg/kg原料·h;萃取时间3 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并和传统汽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比汽油法优越,表现在收率高、提取时间短等方面,两种方法成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中药巴布剂已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神经痛、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并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我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开展了中药巴布剂的研究 ,并在治疗各种骨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另人满意的疗效。 90年代初中药巴布剂开始规模生产 ,至今已有多个产品在全国上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 ,作为外用中药贴剂的巴布剂较受患者的欢迎。尽管化学药物在治疗骨疾病以及癌症引起的疼痛方面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 ,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 ,巴布剂中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能更好地吸收和承载包括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并予以“凝胶化”成型。由于药物基质含有高达 40 %~ 70 %的水分 ,这样的结构犹如一个“药库” ,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本文分 3个部分对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中药巴布剂开发的优点和国内开发现状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