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90例及针刺组90例。确定治疗处方、针刺深度、手法、留针时间、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评分,由第三者进行盲法评价,对结果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判定疗效。结果腹针组90例,结果优49例,占54.4%,良24例,占26.7%,可13例,占14.5%,差4例,占4.4%,总有效率95.6%:针刺组90例,结果优42例,占46.7%,良22例,占24.4%,可19例,占21.1%,差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针组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3.
4.
5.
腹针配合中药外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关节镜术后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术后早期应用腹针加荷桂外洗方外洗治疗50例,观察其对缓解术后膝关节疼痛、消除关节积液的疗效。随访期限5个月~1 a。结果本组优27例,良16例,优良率为86%。结论关节镜术后应用腹针疗法配合中药外洗可促进关节镜术后关节积液吸收、减少粘连,加快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92例随机分成腹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46例,运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及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计算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前后VAS差值、分级疗效率等评价指标,统计学处理.结果:腹针组的积分、VAS评分差值、改善指数、改善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腹针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也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针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灸. 相似文献
7.
腹针疗法适宜病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该疗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通过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的腹针疗法所有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运用临床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对文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192篇,共计病例10340例,涉及14大类系统,67个病种。结论:腹针疗法的适宜病症广,值得推广,特别是对颈椎病、失眠、骨性关节炎、肩周炎、中风后遗症、慢性盆腔炎、眩晕、单纯性肥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腹针疗法的培训中如何把握腹针的优势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薄氏腹针广西临床治疗中心在腹针疗法的推广运用和培训腹针医师的过程中发现,参加腹针培训班的医师95%都是针灸师,在接受腹针疗法的新针灸理论之前以传统针灸之“气至病所”来作为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临床指征,即针刺穴位时,会有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通常把这种感觉称为“得气”,这种得气的的感觉随着针刺激强度的变化由经脉循行方向感传到达病变部位,但又恰是患者不愿接受传统针灸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痛症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急性、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临床止痛方法各有利弊,急诊止痛是在不造成误诊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止痛是急诊科最适宜的方法。腹针疗法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依从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急诊。 相似文献
10.
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并设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