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完全免费   13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瘀血腹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瘀血腹诊的定位及手法,明确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瘀血腹诊意义,本研究以中医传统理论和解剖学为基础,通过152例瘀血腹证的临床验证,重新设计确定了瘀血腹诊的定位检查手法;采用电子计算机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瘀血腹诊进行屯客观化分析,发现瘀血腹诊的本质特征与血液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及粘附性增高,血栓易于形成及肌电图有关;上述指标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用于诊断,也能达到80.0%以上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中医腹诊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邦言 《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腹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 ,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并以切(按 )诊为主的腰腹部诊察法。本文从古代医家对腹诊的认识 ,腹诊的内容和方法 ,腹诊的临床意义及运用 ,腹诊指导治疗的意义 ,腹诊对推断预后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辨少阳病用腹诊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满囤  王董臣 《河北中医》2004,26(10):762-763
受《伤寒论》少阳篇经文的启发,少阳病消化系统症状明显,所以判断其病变部位就在消化系统,如少阳篇经文日:“不欲饮食”、“喜呕”等;因属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所以外感全身症状明显,如经文曰:“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往来寒热”等。由以上症状的启发,我们多年临证用腹诊法探索其病变部位,以寻根求源的态度,寻查出了少阳病和内科等某些病证明显确切的病变体征,诸体征即医者为患者施以腹诊法时明显的压痛点。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部按摩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峰  高金泉 《按摩与导引》2001,17(1):21-22,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临床常见难治病,早在197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期状态,现代医学尚无公认的较好治疗方法。因本病临床以胃朊痞满、胃痛、纳呆、嘈杂、嗳气等为主症,大多数学者把该病认定为“胃痞”[1]。中医药治疗该病虽有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疗程长,对重度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尚不满意。近4年我们采用腹部按摩手法治疗CAG56例,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首届全国中医体质学说及腹诊研讨会学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届研讨会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北分会联合举办的,1987年8月4日~7日在秦皇岛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全国近400篇论文(其中中医体质学说论文207篇,腹诊论文189篇),反映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和腹诊研究的现状和成绩。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会议回顾了体质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指出七十年代以来,薛崇成、曾昭耆、秦德平、匡调元等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悉心研究,王琦、盛增秀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日本腹诊是《厘正按摩要术·按胸腹》的学术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清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按胸腹》的学术渊源,对其条文进行了出典考证。结果表明,38条文中引自原著者周于蕃仅有4条;来自日本腹诊著作《诊病奇侅》(松井操汉译本)的引文多达30条,约占80%;《厘正按摩要术·按胸腹》引用了至少11位日本腹诊医家的论述;且《诊病奇侅》对增订后《通俗伤寒论》的成书也产生过显著的影响。所以,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日本腹诊是《厘正按摩要术·按胸腹》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7.
绍派伤寒源流及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绍派伤寒是俞根初根据绍兴地气特点,吸收了传统伤寒派与温病学派的学术精华所创,其后名家辈出,不断发扬光大,学术思想上辨证三焦与六经并重,重视治湿,创立了治燥温凉分治,在用药、腹诊等方面也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瘀血腹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阶  陈可冀 《中医杂志》1989,30(1):41-43
9.
中医腹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
中医腹诊在胃肠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腹诊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多有论述。腹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组成部分,在胃肠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用中医腹诊,结合平脉辨证及现代诊疗手段(如电子胃镜、电子肠镜、数字胃肠造影、超声波等),指导临床常见胃肠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